基礎(chǔ)信息
權(quán)利要求
說明書
PDF全文
法律信息
引證文獻
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 |
申請?zhí)?/td> | CN201410628513.7 | 申請日期 | 2014-11-11 |
法律狀態(tài) | 授權(quán)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67679A |
優(yōu)先權(quán) | 暫無 | 優(yōu)先權(quán)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A61K36/756 | IPC分類號 | A;6;1;K;3;6;/;7;5;6;;;A;6;1;K;9;/;7;0;;;A;6;1;P;2;9;/;0;0;;;A;6;1;P;1;9;/;0;8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張來清 | 申請人地址 |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福德鎮(zhèn)石板坪村二組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guān)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quán)利人 | 張來清 | 當前權(quán)利人 | 張來清 |
發(fā)明人 | 張來清 |
代理機構(gòu) | 南充聚力三新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許祥述 |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2-16,荊芥12-16,連翹12-16,赤芍14-16,歸尾14-16,紅花12-15,黃芪13-15,黃柏14-16,僵蠶12-18,甘草12-16,骨碎補14-16,蟲退12-16,大黃12-15,銀花12-15,蜈蚣10-12,川烏12-16,草烏12-16,獨活12-16,蒼術(shù)12-16,細辛12-16,秦艽12-16,乳香12-16,沒藥12-16,首烏12-16,蛇床子12-16,木鱉子12-16,大楓子12-16,樟腦4-6,冰片3-5,黃丹30-35。本發(fā)明通過科學配伍,達到行氣活血、破淤散滯、軟堅散結(jié)、祛風散寒除濕、疏通經(jīng)絡、消炎消腫止痛的功能,提高機體抗病和修復能力,從而達到康復目的。
1.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2-16,荊芥12-16,連翹12-16,赤芍14-16,歸尾14-16,紅花12-15,黃芪13-
15,黃柏14-16,僵蠶12-18,甘草12-16,骨碎補14-16,蟲退12-16,大黃12-15,銀花
12-15,蜈蚣10-12,川烏12-16,草烏12-16,獨活12-16,蒼術(shù)12-16,細辛12-16,秦艽
12-16,乳香12-16,沒藥12-16,首烏12-16,蛇床子12-16,木鱉子12-16,大楓子12-
16,樟腦4-6,冰片3-5,黃丹?30-35?。
2.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的生產(chǎn)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進行
(1)將上述各組分除黃丹外,干燥后準確稱取,并混合粉碎成10-20目大顆粒,置于容器中;
(2)向容器中加入植物油,常溫下浸泡3-7天;
(3)將上述浸泡物置于加熱容器中用文武火煎熬1-2?小時,溫度控制在?90℃-110?℃之間;
(4)去渣后,加入黃丹,并繼續(xù)熬成至滴水成珠,即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膏貼。
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n技術(shù)領(lǐng)域\n[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一種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n背景技術(shù)\n[0002] 風濕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種系統(tǒng)和內(nèi)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數(shù)風濕性疾病都有關(guān)節(jié)癥狀。目前西醫(yī)對該病的起因尚無定論。中醫(yī)將該病稱為痹證。中醫(yī)認為痹證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guān)節(jié)發(fā)生酸痛、麻木、著重、屈伸不利,甚或關(guān)節(jié)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目前對風濕性疾病的治療,西醫(yī)主要是用西藥緩解患者癥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但不能根治,其使用的藥主要是解熱、消炎和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京九,萘普生等,還有腎上腺皮激素,雷公藤總甙等。中醫(yī)的中藥組方對該病有一些獨特辦法,有些組方可以有較好的治愈率,但其所用藥物配制有待改進,療程過長,見效慢。\n[0003]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病、腰椎病、骨質(zhì)增生等病是骨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盡管上述不同的骨科病誘發(fā)因素較多,各自癥狀不同,但究其根源都與風、寒、濕侵入機體導至經(jīng)絡受阻、氣血瘀滯相關(guān),由于經(jīng)脈不通或不暢,氣血瘀滯而至腰椎或頸椎椎間盤慢性萎縮、退化,椎間盤失去彈性而凸出,壓迫一側(cè)或兩側(cè)神經(jīng)或脊髓的馬尾,發(fā)生組織充血、水腫或粘連。椎間盤萎縮也易導至骨質(zhì)增生,壓迫神經(jīng)根或至軟組織損傷、腫痛。目前,西醫(yī)對上述骨科病多釆用手術(shù)加服藥治療,手術(shù)治療不但患者痛苦大、耗費資金多,手術(shù)康復后易復發(fā),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手術(shù)后遺留的后遺癥和并發(fā)癥較多,而且服藥治療極易傷及脾胃和肝腎。中醫(yī)對上述疾病多釆用正骨復位或牽引方法,輔以患部敷中藥治療,其乃然存在療程長,見效慢,有時會短時增加患者苦。目前尚缺少既治風濕病、又治骨科病,且療程短、見效快,有效率高的中藥膏藥。\n發(fā)明內(nèi)容\n[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見效快、療效高的治療風濕、骨科病的中藥組合物膏藥。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2-16,荊芥12-16,連翹12-16,赤芍14-16,歸尾14-16,紅花12-\n15,黃芪13-15,黃柏14-16,僵蠶12-18,甘草12-16,骨碎補14-16,蟲退12-16,大黃\n12-15,銀花12-15,蜈蚣10-12,川烏12-16,草烏12-16,獨活12-16,蒼術(shù)12-16,細辛\n12-16,秦艽12-16,乳香12-16,沒藥12-16,首烏12-16,蛇床子12-16,木鱉子12-16,大楓子12-16,樟腦4-6,冰片3-5,黃丹?30—35?。\n[0005]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上述各組分除植物油和黃丹外,干燥后準確稱取,并混合粉碎成10-20目大顆粒,置于容器中;2、向容器中加入植物油,常溫下浸泡3-7天;3、將上述浸泡物置于加熱容器中用文武火煎熬1-2?小時,溫度控制在?90℃-110?℃之間;\n4、去渣后,加入黃丹,并繼續(xù)熬成至滴水成珠,即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膏貼。\n[0006] 本發(fā)明主要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和病因而有針對性的配制藥膏,通過科學配伍,達到行氣活血、破淤散滯、軟堅散結(jié)、祛風散寒除濕、疏通經(jīng)絡、消炎消腫止痛的功能,提高機體抗病和修復能力,從而達到康復目的。具體地講各組分的功能如下:\n[0007]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n[0008] 荊??芥:祛風解表,與防風配伍冶風寒。\n[0009] 連翹與金銀花:均是清熱解毒。\n[0010] 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n[0011] 歸??尾:活血。紅花:活血祛瘀,通經(jīng)。\n[0012] 黃??芪: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n[0013]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n[0014] 僵??蠶:息風止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jié)。\n[0015] 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緩和藥性。\n[0016] 骨碎補:補腎,活血,止血,續(xù)傷。\n[0017] 蟲??退:疏散風寒,祛風解痙。\n[0018] 大??黃:話血祛瘀,瀉下攻積。\n[0019] 銀花藤:清經(jīng)絡中風濕熱邪而止痛。\n[0020] 蜈??蚣:息風止痙,解毒散結(jié),通絡止痛。\n[0021] 川烏和草烏:祛風濕,散寒止痛。\n[0022] 獨??活:祛風濕,止痛。蒼術(shù)燥溫健脾,祛風濕。\n[0023] 細??辛:祛風,散寒止痛。\n[0024] 秦??艽:祛風濕,舒經(jīng)絡,清虛熱。\n[0025]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n[0026] 沒??藥:活血止痛,消肌生肌。\n[0027] 何首烏:補益精血,解毒。通絡祛風。\n[0028] 蛇床子:溫腎壯陽散寒祛風。\n[0029] 木鱉子:通絡散結(jié),消腫定痛。\n[0030] 大楓子:祛風燥濕,墳毒殺蟲。\n[0031] 樟??腦:除濕殺蟲,溫散止痛。冰片:清熱止痛。\n[0032] 黃??丹:解毒止癢,收斂生肌。\n[0033]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外貼患處,三日更換一次,六至九日為一個療程。\n[0034] 本發(fā)明經(jīng)臨床試用,治愈率達?72?%以上,總有效率達96%以上。詳見效果表。\n[0035]\n[0036] 注:后四種病前三個療程、效果尚不理想,但4-5個療程后治愈率均超過72%,有效率達85%以上。\n[0037] 療效說明: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痊愈:關(guān)節(jié)腫脹、活動障礙、疼痛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正常,無任何影晌。有效:疼痛、脹腫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輕度受限。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n[0038] 傷筋冶愈:疼痛消失,腫脹清除,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消退,肢體功能受限明顯改善。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n[0039] 肩周炎,腱鞘炎:疼痛、腫脹癥狀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正常。有效:疼痛、腫脹癥狀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輕度受限。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n[0040] 所說的對頸椎病有效是指;頸部疼痛、發(fā)緊、血壓升高或降低、上肢麻木、視力下降、間隙性模糊、喉部有異物感或吞咽困難、一側(cè)乳房或胸大肌出現(xiàn)隱痛或陣發(fā)性刺痛等癥狀明顯減輕或多數(shù)癥狀消失。痊愈是指上述癥狀全部消失,且一年內(nèi)未復發(fā)。無效是指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n[0041] 所說腰椎間盤突出病的有效是指腰部漲痛或疼痛、麻木、下肢放射性痛、或麻木感、跛行、馬尾神經(jīng)癥狀明顯改善或基本消失。痊愈是指上述癥狀全部消失,且一年內(nèi)未復發(fā)。無效是指上述癥狀基本沒有改善。\n[0042] 骨質(zhì)增生病有效是指僵痛、麻痹等癥狀有明顯改善或基本消失。痊愈是指上述癥狀全部消失,且一年內(nèi)未復發(fā)。無效則指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n具體實施方式\n[0043] 實施例1:本發(fā)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2g,荊芥16?g,連翹15?g,赤芍14?g,歸尾15?g,紅花15?g,黃芪14?g,黃柏16?g,僵蠶16?g?,甘草14?g?,骨碎補15?g?,蟲退16?g,大黃14?g,銀花13?g,蜈蚣12?g,川烏16?g,草烏14?g,獨活12?g,蒼術(shù)12?g,細辛14?g,秦艽16?g,乳香12?g,沒藥14?g,首烏16?g,蛇床子14?g,木鱉子14?g,大楓子16?g,樟腦6?g,冰片3?g,黃丹?31?g?。\n[0044]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上述各組分除植物油和黃丹外,干燥后準確稱取,并混合粉碎成10-20目大顆粒,置于容器中;2、向容器中加入植物油,常溫下浸泡7天;3、將上述浸泡物置于加熱容器中用文武火煎熬1?小時,溫度控制在?90℃-110?℃之間;4、去渣后,加入黃丹,并繼續(xù)熬成至滴水成珠,即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膏貼。\n[0045] 實施例2:本發(fā)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6g,荊芥12?g,連翹16?g,赤芍15?g,歸尾16?g,紅花13?g,黃芪13?g,黃柏15?g,僵蠶12?g?,甘草16?g?,骨碎補14?g?,蟲退12?g,大黃12?g,銀花15?g,蜈蚣11?g,川烏12?g,草烏16?g,獨活14?g,蒼術(shù)14?g,細辛16?g,秦艽14?g,乳香16?g,沒藥16?g,首烏14?g,蛇床子15?g,木鱉子12?g,大楓子12?g,樟腦5?g,冰片4?g,黃丹?35?g?。\n[0046]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上述各組分除植物油和黃丹外,干燥后準確稱取,并混合粉碎成10-20目大顆粒,置于容器中;2、向容器中加入植物油,常溫下浸泡5天;3、將上述浸泡物置于加熱容器中用文武火煎熬1.5小時,溫度控制在?90℃-110?℃之間;4、去渣后,加入黃丹,并繼續(xù)熬成至滴水成珠,即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膏貼。\n[0047] 實施例3:本發(fā)明由下列組分和重量比配制而成:防風15g,荊芥15?g,連翹12?g,赤芍16?g,歸尾14?g,紅花12?g,黃芪15?g,黃柏14?g,僵蠶18?g,甘草12?g,骨碎補16?g,蟲退\n15?g,大黃15?g,銀花12?g,蜈蚣10?g,川烏14?g,草烏12?g,獨活16?g,蒼術(shù)16?g,細辛12?g,秦艽12?g,乳香14?g,沒藥12?g?,首烏12?g,蛇床子12?g,木鱉子16?g,大楓子14?g,樟腦4?g,冰片5?g,黃丹30?g?。\n[0048]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上述各組分除植物油和黃丹外,干燥后準確稱取,并混合粉碎成10-20目大顆粒,置于容器中;2、向容器中加入植物油,常溫下浸泡3天;3、將上述浸泡物置于加熱容器中用文武火煎熬2小時,溫度控制在?90℃-110?℃之間;4、去渣后,加入黃丹,并繼續(xù)熬成至滴水成珠,即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膏貼。
法律信息
- 2017-04-05
- 2015-03-25
實質(zhì)審查的生效
IPC(主分類): A61K 36/756
專利申請?zhí)? 201410628513.7
申請日: 2014.11.11
- 2015-02-25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1
| |
2005-07-06
|
2004-10-25
| | |
2
| |
2014-01-15
|
2013-10-12
| | |
3
| |
2009-02-18
|
2008-09-03
| | |
4
| |
2014-05-28
|
2014-03-13
| |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