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chǔ)信息
權(quán)利要求
說明書
PDF全文
法律信息
引證文獻
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 |
申請?zhí)?/td> | CN201010157161.3 | 申請日期 | 2010-04-28 |
法律狀態(tài) | 權(quán)利終止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2836A |
優(yōu)先權(quán) | 暫無 | 優(yōu)先權(quán)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G01L25/00 | IPC分類號 | G;0;1;L;2;5;/;0;0;;;G;0;1;M;1;7;/;0;0;7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吉林大學 | 申請人地址 | 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guān)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quán)利人 | 吉林大學 | 當前權(quán)利人 | 吉林大學 |
發(fā)明人 | 蘇建;王星;林慧英;張棟林;潘洪達;張立斌;陳熔;劉玉梅;戴建國;孟祥艷;徐觀;宮海彬 |
代理機構(gòu)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世林;王壽珍 |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它主要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緩沖減震機構(gòu)、傳力梁機構(gòu)、測力機構(gòu)、支撐框架機構(gòu)組成。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標定設(shè)備無法對制動臺的動態(tài)響應作出評價的問題。將此動態(tài)標定裝置安裝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上,構(gòu)成一個力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為制動臺的標定提供按照理想標準力值曲線變化的力值,并將這個標準力值曲線與由制動臺本身的測力傳感器測得的經(jīng)過濾波放大電路后得到的測量力值曲線進行比較,來評價制動試驗臺的動態(tài)響應品質(zhì),實現(xiàn)動態(tài)標定。
1.一種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主要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緩沖減震機構(gòu)(B)、傳力梁機構(gòu)(C)、測力機構(gòu)(D)和支撐框架機構(gòu)(E)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12)固定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另一端通過拉桿(10)固定連接在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一端,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另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37)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測力機構(gòu)(D)的一端通過銷軸座(43)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另一端通過伸出架(54)與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減速器固定連接;傳力梁機構(gòu)(C)通過球軸承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支撐框架機構(gòu)(E)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邊框上;所述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提供驅(qū)動力,經(jīng)緩沖減震機構(gòu)(B)、傳力梁機構(gòu)(C)和測力機構(gòu)(D)傳遞作用到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減速器上,該力值由裝在測力機構(gòu)(D)中的測力傳感器反饋給伺服施力機構(gòu)(A),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按要求調(diào)整后,控制施加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減速器上的力值大小,構(gòu)成力值的閉環(huán)控制。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由伺服施力裝置(F)與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組成,所說的伺服施力裝置(F)中,伺服驅(qū)動器(1)通過電源線和信號線與伺服電機(2)相連,伺服電機(2)通過連接法蘭(3)與減速器(4)連接,減速器(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上,減速器(4)的孔輸出端通過絲杠拉桿機構(gòu)與緩沖減震機構(gòu)(B)連接;所述的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上橫板(15)、下底板(13)和兩塊豎板(1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關(guān)節(jié)軸承(12)通過螺紋連接在下底板(13)上,并通過M20緊固螺母(36)進行螺紋防松,軸承套筒(16)固定安裝在上橫板(15)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杠拉桿機構(gòu)包括絲杠(6)、絲杠螺母(7)和拉桿(10),絲杠(6)與減速器(4)的孔輸出端通過長鍵(5)配合連接,絲杠螺母(7)通過緊固螺釘(11)和定位螺釘(9)與套裝在絲杠(6)上的拉桿(10)固定連接,絲杠(6)通過一對軸承(28)支撐安裝在軸承套筒(16)內(nèi),拉桿(10)上設(shè)有與固定安裝在絲杠套筒(17)內(nèi)的導向鍵(33)相配合的導向槽,軸承套筒(16)、絲杠套筒(17)、拉桿導向法蘭(18)、拉桿導向法蘭蓋(19)依次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拉桿導向套(22)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內(nèi),并通過銷釘進行圓周定位。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軸承(28)之間安裝有外圈軸承定位套(29)和內(nèi)圈軸承定位套(30),絲杠(6)通過外圈鎖緊螺母(31)與一對圓螺母(32)進行軸向定位,外圈緊固螺母(31)通過M5螺釘(25)進行螺紋防松,軸承套筒(16)下端安裝有φ60橡膠油封(27),并通過φ60彈性擋圈(26)進行軸向固定;在絲杠套筒(17)兩端分別安裝了一個接近開關(guān)(24);在拉桿導向法蘭蓋(19)和拉桿導向法蘭(18)內(nèi)均安裝有φ56橡膠油封(21),并通過φ56彈性擋圈(20)進行軸向定位;油杯(23)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緩沖減震機構(gòu)(B)主要由螺旋彈簧(34)組成,螺旋彈簧(34)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彈簧連接塊(35),兩塊防松片(38)通過螺釘分別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兩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以防止螺旋彈簧(34)竄動,關(guān)節(jié)軸承(37)通過M20緊固螺母(36)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螺旋彈簧(34)的另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通過M20緊固螺母(36)與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拉桿(10)固定連接。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傳力梁機構(gòu)(C)由傳力梁(41)和傳力梁軸(42)組成,傳力梁(41)與傳力梁軸(42)過盈配合連接,傳力梁軸(42)的兩端分別與球面軸承(39)連接,并通過傳力梁軸套(40)進行軸向定位。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測力機構(gòu)(D)主要由測力傳感器、上連接鋼管(48)和下連接鋼管(51)組成,上連接鋼管(48)和下連接鋼管(51)的一端通過雙頭螺栓(50)連接,并通過卡箍(49)緊固,上連接鋼管(48)另一端與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螺紋連接,并通過M39緊固螺母(47)防松,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通過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與銷軸座(43)連接,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銷軸座(43)上的擋片(44)對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進行軸向定位與圓周定位,下連接鋼管(51)與關(guān)節(jié)軸承(53)螺紋連接,并通過M33緊固螺母(52)防松,關(guān)節(jié)軸承(5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伸出架(54)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中,前支撐槽鋼架(55)通過中間接槽鋼架(57)與后連接槽鋼(58)連接,兩根等邊角鋼斜拉梁(56)通過螺栓連接在前支撐槽鋼架(55)和后連接槽鋼(58)上;前支撐槽鋼架(55)的下端和后連接槽鋼(58)通過螺栓與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邊框固定連接。
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n技術(shù)領(lǐng)域\n[0001] 本發(fā)明屬于標定設(shè)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n背景技術(shù)\n[0002] 目前,在機動車檢測線上,對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標定是通過在制動臺上安裝標定架,然后在其托盤上放置標準質(zhì)量的砝碼(25kg或20kg),依次加載與減載,根據(jù)二次儀表上的數(shù)值顯示,調(diào)整放大電路中的增益旋鈕,使數(shù)值顯示的數(shù)值與實際值對應起來。\n其突出的特點是靜態(tài)的,而制動臺在檢測制動力時卻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為靜態(tài)的標定是無法反應制動臺的動態(tài)響應的,所以會出現(xiàn)通過靜態(tài)標定合格的制動臺在測試制動力時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無法較真實地反應客觀實際情況,使得測試可靠性下降。\n發(fā)明內(nèi)容\n[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標定設(shè)備無法對制動臺的動態(tài)響應作出評價的問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測試可靠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動態(tài)標定裝置。\n[0004]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結(jié)合附圖說明如下:\n[0005] 一種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主要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緩沖減震機構(gòu)B、傳力梁機構(gòu)C、測力機構(gòu)D和支撐框架機構(gòu)E組成,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12固定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另一端通過拉桿10固定連接在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一端,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另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37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測力機構(gòu)D的一端通過銷軸座43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另一端通過伸出架\n54與滾筒反力式制動臺試驗的減速器固定連接;傳力梁機構(gòu)C通過球軸承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支撐框架機構(gòu)E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制動臺的邊框上;所述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提供驅(qū)動力,經(jīng)緩沖減震機構(gòu)B、傳力梁機構(gòu)C和測力機構(gòu)D傳遞作用到制動臺減速器上,該力值由裝在測力機構(gòu)D中的測力傳感器反饋給伺服施力機構(gòu)A,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按要求調(diào)整后,控制施加在制動臺減速器上的力值大小,構(gòu)成力值的閉環(huán)控制。\n[0006] 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由伺服施力裝置F與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組成,所說的伺服施力裝置F中,伺服驅(qū)動器1通過電源線和信號線與伺服電機2相連,伺服電機2通過連接法蘭3與減速器4連接,減速器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上,減速器4的孔輸出端通過絲杠拉桿機構(gòu)與緩沖減震機構(gòu)B連接;所述的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上橫板15、下底板13和兩塊豎板1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關(guān)節(jié)軸承12通過螺紋連接在下底板13上,并通過M20緊固螺母36進行螺紋防松,軸承套筒16固定安裝在上橫板15上。\n[0007] 所述的絲杠拉桿機構(gòu)包括絲杠6、絲杠螺母7和拉桿10,絲杠6與減速器4的孔輸出端通過長鍵5配合連接,絲杠螺母7通過緊固螺釘11和定位螺釘9與套裝在絲杠6上的拉桿10固定連接,絲杠6通過一對軸承28支撐安裝在軸承套筒16內(nèi),拉桿10上設(shè)有與固定安裝在絲杠套筒17內(nèi)的導向鍵33相配合的導向槽,軸承套筒16、絲杠套筒17、拉桿導向法蘭18、拉桿導向法蘭蓋19依次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拉桿導向套22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內(nèi),并通過銷釘進行圓周定位。\n[0008] 所述的一對軸承28之間安裝有外圈軸承定位套29和內(nèi)圈軸承定位套30,絲杠6通過外圈鎖緊螺母31與一對圓螺母32進行軸向定位,外圈緊固螺母31通過M5螺釘25進行螺紋防松,軸承套筒16下端安裝有φ60橡膠油封27,并通過φ60彈性擋圈26進行軸向固定;在絲杠套筒17兩端分別安裝了一個接近開關(guān)24;在拉桿導向法蘭蓋19和拉桿導向法蘭18內(nèi)均安裝有φ56橡膠油封21,并通過φ56彈性擋圈20進行軸向定位;油杯23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上。\n[0009] 所說的緩沖減震機構(gòu)B主要由螺旋彈簧34組成,螺旋彈簧34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彈簧連接塊35,兩塊防松片38通過螺釘分別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兩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以防止螺旋彈簧34竄動,關(guān)節(jié)軸承37通過M20緊固螺母36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螺旋彈簧34的另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通過M20緊固螺母36與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拉桿10固定連接。\n[0010] 所說的傳力梁機構(gòu)C由傳力梁41和傳力梁軸42組成,傳力梁41與傳力梁軸42過盈配合連接,傳力梁軸42的兩端分別與球面軸承39連接,并通過傳力梁軸套40進行軸向定位。\n[0011] 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測力機構(gòu)D主要由測力傳感器、上連接鋼管48和下連接鋼管\n51組成,上連接鋼管48和下連接鋼管51的一端通過通過雙頭螺栓50連接,并通過卡箍49緊固,上連接鋼管48另一端與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螺紋連接,并通過M39緊固螺母47防松,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通過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與銷軸座43連接,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銷軸座43上的擋片44對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進行軸向定位與圓周定位,下連接鋼管\n51與關(guān)節(jié)軸承53螺紋連接,并通過M33緊固螺母52防松,關(guān)節(jié)軸承5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伸出架54上。\n[0012] 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中,前支撐槽鋼架55通過中間接槽鋼架57與后連接槽鋼58連接,兩根等邊角鋼斜拉梁56通過螺栓連接在前支撐槽鋼架55和后連接槽鋼58上;前支撐槽鋼架55的下端和后連接槽鋼58通過螺栓與制動臺的邊框固定連接。\n[0013] 本發(fā)明能解決現(xiàn)有的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標定設(shè)備無法對制動臺的動態(tài)響應作出評價的問題,實現(xiàn)對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動態(tài)標定,從而保證制動臺測試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本設(shè)計結(jié)構(gòu)簡單,測試可靠。\n附圖說明\n[0014] 圖1是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在制動試驗臺上的布置示意圖;\n[0015] 圖2是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示意圖;\n[0016] 圖3是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側(cè)視圖;\n[0017] 圖4a)是伺服施力機構(gòu)示意圖;\n[0018] 圖4b)是伺服施力機構(gòu)側(cè)視圖;\n[0019] 圖5a)是伺服施力裝置殼體示意圖;\n[0020] 圖5b)是伺服施力裝置示意圖;\n[0021] 圖6是絲杠、絲杠螺母、拉桿裝配示意圖;\n[0022] 圖7是伺服施力機構(gòu)上半部剖視圖;\n[0023] 圖8是緩沖減震機構(gòu)示意圖;\n[0024] 圖9是傳力梁機構(gòu)示意圖;\n[0025] 圖10a)是測力機構(gòu)示意圖;\n[0026] 圖10b)是圖10a)上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n[0027] 圖10c)是圖10a)總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n[0028] 圖11a)是支撐框架機構(gòu)示意圖;\n[0029] 圖11b)是支撐框架機構(gòu)側(cè)視圖;\n[0030] 圖中:A.伺服施力機構(gòu) B.緩沖減震機構(gòu) C.傳力梁機構(gòu) D.測力機構(gòu) E.支撐框架機構(gòu) F.伺服施力裝置 G..伺服施力裝置殼體\n[0031] 1.伺服驅(qū)動器 2.伺服電機 3.連接法蘭 4.減速器 5.長鍵 6.絲杠 7.絲杠螺母 8.堵油螺釘 9.定位螺釘 10.拉桿 11.M6緊固螺釘 12.關(guān)節(jié)軸承 13.下底板 \n14.豎板 15上橫板 16.軸承套筒 17.絲杠套筒 18.拉桿導向法蘭 19.拉桿導向法蘭蓋 \n20.φ56彈性擋圈 21.φ56橡膠油封 22.拉桿導向套 23.油杯 24.接近開關(guān) 25.M5緊固螺釘 26.φ60彈性擋圈 27.φ60橡膠油封 28.軸承 29.外圈軸承定位套 30.內(nèi)圈軸承定位套 31.外圈鎖緊螺母 32.圓螺母 33.導向鍵 34.螺旋彈簧 35.彈簧連接塊 36.M20緊固螺母 37.關(guān)節(jié)軸承 38.防松片 39.球面軸承 40.傳力梁軸套 41.傳力梁 42.傳力梁軸 43.銷軸座44.擋片 45.銷軸式測力傳感器 46.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 47.M39緊固螺母 \n48.上連接鋼管49.卡箍 50.雙頭螺栓 51.下連接鋼管 52.M33緊固螺母 53.關(guān)節(jié)軸承 \n54.伸出架 55.前支撐槽鋼架 56.等邊角鋼斜拉梁 57.中間連接槽鋼架 58.后連接槽鋼具體實施方式\n[0032] 下面結(jié)合附圖所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內(nèi)容及其工作過程。\n[0033] 參照圖1、2、3,一種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動態(tài)標定裝置,其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緩沖減震B(yǎng)、傳力梁機構(gòu)C、測力機構(gòu)D、支撐框架機構(gòu)E組成。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12固定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伺服施力機構(gòu)A的另一端通過拉桿10固定連接在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一端,緩沖減震機構(gòu)B的另一端通過關(guān)節(jié)軸承37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測力機構(gòu)D的一端通過銷軸座43固定連接在傳力梁機構(gòu)C上,另一端通過伸出架54與滾筒反力式制動臺試驗的減速器固定連接。傳力梁機構(gòu)C通過球軸承連接在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上,支撐框架機構(gòu)E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制動臺的邊框上。這樣由伺服施力機構(gòu)A提供的力,經(jīng)過緩沖減震機構(gòu)B、傳力梁機構(gòu)C、測力機構(gòu)D就傳遞作用到制動臺減速器上了,而測力機構(gòu)D中的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將該力值的大小反饋給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的伺服驅(qū)動器1,伺服驅(qū)動器1根據(jù)要求調(diào)整伺服電機2的轉(zhuǎn)矩,從而控制施加在制動臺減速器上的力值大小,于是就構(gòu)成了一個力值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精確控制施加在制動臺減速器上的力值大小,提供按標準制動力值曲線變化的力,從而將這個標準力值曲線與由制動臺本身的測力傳感器測得的經(jīng)過濾波放大電路后得到的測量力值曲線進行比較,來評價制動試驗臺的動態(tài)響應品質(zhì),實現(xiàn)動態(tài)標定。\n[0034] 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中,減速器與力臂固定在同一根滾筒軸上,那么本裝置施加在制動臺減速器上的力,也就通過力臂加載到制動臺本身的測力傳感器上了。根據(jù)需要,本裝置可以提供一個按照標準制動力值曲線變化的力,這個力通過上述的力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并得到精確的控制。將這個標準力值曲線與由制動臺本身的測力傳感器測得的經(jīng)過濾波放大電路后得到的測量力值曲線,進行比較,來評價制動試驗臺的動態(tài)響應品質(zhì)。\n[0035] 參見圖4、5、6、7,所說的伺服施力機構(gòu)A由伺服施力裝置F與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組成,伺服施力裝置F裝在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內(nèi),通過螺栓固定連接與一對軸承28支撐。\n所說的伺服施力裝置F中,伺服驅(qū)動器1通過電源線和信號線與伺服電機2相連,伺服電機\n2通過連接法蘭3與減速器4連接,減速器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的豎板14上,減速器4的孔輸出端通過長鍵5與絲杠6配合連接,絲杠螺母7可沿著絲杠\n6移動,絲杠螺母7通過M6緊固螺釘11與拉桿10固定連接;絲杠螺母7上切有環(huán)槽,將三個定位螺釘9通過拉桿10上相應的螺紋孔中擰入絲杠螺母7的環(huán)槽內(nèi),加強了絲杠螺母7與拉桿10的配合;堵油螺釘8安裝在絲杠螺母7上相應的螺紋孔內(nèi),拉桿10上的導向槽的作用是將絲杠6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扭矩通過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導向鍵33傳遞給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的絲杠套筒17上。所說的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關(guān)節(jié)軸承12通過螺紋連接在下底板13上,并通過M20緊固螺母36進行螺紋防松,兩塊豎板1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下底板13上;其中一側(cè)的豎板14通過螺栓與伺服施力裝置F中的減速器4固定連接;上橫板15通過螺栓與兩塊豎板14固定連接;軸承套筒16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上橫板15上,伺服施力裝置F中的絲杠6通過一對軸承28支撐安裝在軸承套筒16內(nèi),外圈軸承定位套29和內(nèi)圈軸承定位套30安裝在這對軸承28之間;絲杠6并通過外圈鎖緊螺母31與一對圓螺母32進行軸向定位,外圈緊固螺母31通過M5螺釘25進行螺紋防松,軸承套筒16下端安裝有φ60橡膠油封27,并通過φ60彈性擋圈26進行軸向固定;絲杠套筒17通過螺釘與軸承套筒16固定連接,導向鍵33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絲杠套筒17內(nèi),在絲杠套筒17兩端分別安裝了一個接近開關(guān)24。\n[0036] 接近開關(guān)24作用是給伺服驅(qū)動器1提供一個停轉(zhuǎn)信號,防止絲杠螺母7或拉桿10已接近絲杠套筒16端部時,絲杠6沒有停止轉(zhuǎn)動而造成機械碰撞。拉桿導向法蘭蓋19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上;在拉桿導向法蘭蓋19和拉桿導向法蘭18內(nèi)均安裝有φ56橡膠油封21,并通過φ56彈性擋圈20進行軸向定位;油杯23安裝在拉桿導向法蘭18上。\n[0037] 所說的緩沖減震機構(gòu)B中,螺旋彈簧34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彈簧連接塊35,兩塊防松片38通過螺釘分別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兩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以防止螺旋彈簧34竄動,關(guān)節(jié)軸承37通過M20緊固螺母36固定連接在螺旋彈簧34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上,螺旋彈簧34的另一端的彈簧連接塊35通過M20緊固螺母36與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拉桿10固定連接。\n[0038] 于是,伺服施力機構(gòu)A與緩沖減震機構(gòu)B就組成了一個二力桿機構(gòu),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機械干涉和對整個裝置裝配精度的過高要求,降低了勞動強度。\n[0039] 所說的傳力梁機構(gòu)C中,傳力梁41與傳力梁軸42過盈配合連接,傳力梁軸42的兩端分別與球面軸承39連接,并通過傳力梁軸套40進行軸向定位。\n[0040] 所說的測力機構(gòu)D中,銷軸座43通過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與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zhòng)n46連接,擋片44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銷軸座43上,對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進行軸向定位與圓周定位;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與上連接鋼管48的一端螺紋連接,并通過M33緊固螺母\n52防松;上連接鋼管48的另一端通過雙頭螺栓50與下連接鋼管51的一端連接,上連接鋼管48和下連接鋼管51與雙頭螺栓50連接的一端分別裝有卡箍49,并通過螺栓緊固。下連接鋼管51的另一端與關(guān)節(jié)軸承53螺紋連接,并通過M33緊固螺母52防松;關(guān)節(jié)軸承5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伸出架54上。這里的銷軸式測力傳感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測力傳感器,只要能達到相應測試精度就可以。\n[0041] 所說的支撐框架機構(gòu)E中,前支撐槽鋼架55通過中間接槽鋼架57與后連接槽鋼\n58連接,兩根等邊角鋼斜拉梁56通過螺栓連接在前支撐槽鋼架55和后連接槽鋼58上;前支撐槽鋼架55的下端和后連接槽鋼58通過螺栓與制動臺的邊框固定連接。\n[0042] 伺服驅(qū)動器1通過信號線、電源線與伺服電機2相連,伺服電機2通過連接法蘭3與減速器4連接,絲杠6通過長鍵5與減速器4的輸出孔配合,絲杠螺母7通過M6緊固螺釘11與拉桿10連接,那么伺服電機2的旋轉(zhuǎn)運動,經(jīng)過減速器4、絲杠6的降速增扭后,就轉(zhuǎn)化為絲杠螺母7和拉桿10沿著絲桿6的直線運動。該直線運動產(chǎn)生的拉力大小由伺服電機2的轉(zhuǎn)矩決定,而伺服電機2的轉(zhuǎn)矩由伺服驅(qū)動器1根據(jù)測力機構(gòu)D中的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反饋的力值加以控制。拉桿10上的導向槽的作用是將絲桿6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扭矩通過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導向鍵33傳遞給伺服施力裝置殼體G中的絲杠套筒17上,從而避免拉桿10對緩沖減震機構(gòu)B中的螺旋彈簧34作用時,螺旋彈簧34受到絲桿6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扭矩。接近開關(guān)24的作用是給伺服驅(qū)動器1提供一個停轉(zhuǎn)信號,防止絲杠螺母7或拉桿\n10已接近絲杠套筒端部時,絲杠6沒有停止轉(zhuǎn)動而造成機械碰撞,起到保護作用。\n[0043] 參見圖8,所述的緩沖減震機構(gòu)B是由螺旋彈簧34,彈簧連接塊35,M20緊固螺母\n36,關(guān)節(jié)軸承37,防松片38組成。螺旋彈簧34的兩端分別裝有一個彈簧連接塊35,螺旋彈簧34的一端通過彈簧連接塊35與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的拉桿10連接,并通過M20緊固螺母\n36防松;另一端也通過彈簧連接塊35與關(guān)節(jié)軸承37連接,并通過M20緊固螺母36防松。\n于是,伺服施力機構(gòu)A與緩沖減震機構(gòu)B就組成了一個二力桿機構(gòu),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機械干涉和對整個裝置裝配精度的過高要求,降低了勞動強度。\n[0044] 參見圖9,所述的傳力梁機構(gòu)C是由球面軸承39,傳力梁軸套40,傳力梁41,傳力梁軸42組成。\n[0045] 參見圖10,所述的測力機構(gòu)D是由銷軸座43,擋片44,銷軸式測力傳感器45,M39桿端關(guān)節(jié)軸承46,M39緊固螺母47,上連接鋼管48,卡箍49,雙頭螺栓50,下連接鋼管51,M33緊固螺母52,關(guān)節(jié)軸承53,伸出架54組成。測力機構(gòu)D的一端通過銷軸座43與傳力梁機構(gòu)C中的傳力梁41固定螺栓連接,另一端通過伸出架54與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減速箱固定螺栓連接,于是銷軸式側(cè)力傳感器45測試出施加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減速箱上的力值,并把該力值反饋給伺服施力機構(gòu)A中的伺服驅(qū)動器1,伺服驅(qū)動器1再根據(jù)要求調(diào)整伺服電機2的轉(zhuǎn)矩,從而改變施加在滾筒反力式制動試驗臺減速箱上的力值,達到要求力值大小。雙頭螺栓50可調(diào)整上連接鋼管48與下連接鋼管51的相對位置,并通過卡箍49緊固,起到防松作用。\n[0046] 參見圖11a)、11b),所述的支撐框架機構(gòu)F是由前支撐槽鋼架55,等邊角鋼斜拉梁\n56,中間連接槽鋼架57,后連接槽鋼58組成。前支撐槽鋼架55通過中間連接槽鋼架57與后連接槽鋼58連接,兩根等邊角鋼斜拉梁56通過螺栓連接在前支撐槽鋼架55和后連接槽鋼58上,前支撐槽鋼架55的下端和后連接槽鋼58通過螺栓與制動臺的邊框固定連接。前支撐槽鋼架55的上端與傳力梁機構(gòu)C連接,中間連接槽鋼架57與伺服施力機構(gòu)A連接。
法律信息
- 2021-04-09
未繳年費專利權(quán)終止
IPC(主分類): G01L 25/00
專利號: ZL 201010157161.3
申請日: 2010.04.28
授權(quán)公告日: 2012.02.01
- 2012-02-01
- 2010-11-03
實質(zhì)審查的生效
IPC(主分類): G01L 25/00
專利申請?zhí)? 201010157161.3
申請日: 2010.04.28
- 2010-09-15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1
| |
2009-03-11
|
2008-10-17
| | |
2
| |
2006-11-22
|
2006-06-15
| | |
3
| | 暫無 |
2010-04-28
| | |
4
| | 暫無 |
2001-08-03
| |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