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 |
申請?zhí)?/td> | CN201510160980.6 | 申請日期 | 2015-04-07 |
法律狀態(tài) | 授權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85350A |
優(yōu)先權 | 暫無 | 優(yōu)先權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B02C23/00 | IPC分類號 | B;0;2;C;2;3;/;0;0;;;B;2;3;P;1;1;/;0;0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申請人地址 | 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qū)江南二路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利人 | 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當前權利人 | 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發(fā)明人 | 劉青;吳榮善;馮元中;胡曉勇;陳夢逢;臧川;楊偉;王天樹;潘子祥;劉臻;吳大順;唐驊 |
代理機構 | 成都希盛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強;楊冬 |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包括步驟:將頂出框架設置在下磨盤的磨盤孔中,用千斤頂頂住頂出框架:頂出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支撐部和至少兩個下支撐部,兩個下支撐部的間距大于磨盤孔的開口尺寸;下支撐部抵靠住磨盤孔的孔邊沿,上支撐部位于磨盤孔上方,在下支撐部之間設置有千斤頂放置空間,千斤頂一端頂住上支撐部,另一端抵靠在傳動盤;吊裝機構與下磨盤的吊耳連接;用千斤頂將下磨盤頂出,控制吊裝機構向上拉升,吊起下磨盤。本發(fā)明的拆卸方法,先將頂出框架設置在下磨盤的磨盤孔中,然后利用千斤頂推動頂出框架,進而帶動下磨盤從傳動盤中向上頂出,隨后利用吊裝機構吊起下磨盤。整個過程安全快捷,避免生產(chǎn)事故發(fā)生。
1.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
A、將頂出框架(1)設置在下磨盤(8)的磨盤孔(80)中,用千斤頂(19)頂住頂出框架(1):
所述頂出框架(1)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支撐部(11)和至少兩個下支撐部(12),所述兩個下支撐部(12)的間距大于所述磨盤孔(80)的開口尺寸;所述下支撐部(12)上表面抵靠住磨盤孔(80)的孔邊沿(801),所述上支撐部(11)位于磨盤孔(80)上方,在兩個下支撐部(12)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千斤頂?shù)那Ы镯敺胖每臻g(13),所述千斤頂(19)位于千斤頂放置空間(13)中,且千斤頂(19)一端頂住上支撐部(11),另一端抵靠在傳動盤(9)上表面;
B、將吊裝機構(7)與下磨盤(8)的吊耳(81)連接;
C、用千斤頂(19)將下磨盤(8)從傳動盤(9)中頂出,控制吊裝機構(7)向上拉升,吊起下磨盤(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框架(1)的形狀為n字形,所述上支撐部(11)為n字形的上部,所述兩個下支撐部(12)分別位于n字形下部的兩端,所述千斤頂放置空間(13)為n字形下部兩端之間的空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裝機構(7)為多個手拉葫蘆。
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n技術領域\n[0001] 本發(fā)明涉及大型機械裝配,具體的是中速磨煤機的下磨盤拆卸方法。\n背景技術\n[0002] 中速磨煤機是指工作轉速為50~300r/min的磨煤機,屬于高爐煉鐵輔料設備,其功能在于將大塊的煤塊磨碎,形成適于煉鐵高爐燃燒的煤粉。\n[0003] 如圖1所示,中速磨煤機的研磨機構部分,包括下磨盤8和傳動盤9,下磨盤8通過止口89定位于傳動盤9上方。下磨盤是比較容易損耗的部件,需要定期更換。\n[0004] 由于下磨盤尺寸大,重量重,傳統(tǒng)的下磨盤拆卸方式是,采用安裝有起重葫蘆的橋式起重機起吊。由于磨煤機上部設置有煤塊進口、煤粉出口,并且連接有各種大型管道,因此橋式起重機的起重葫蘆只能分布于磨煤機兩側。\n[0005] 基于中速磨煤機的結構特點,下磨盤的多個吊耳81都集中設置在下磨盤8中間的磨盤孔80側壁,如圖1所示,當起重葫蘆71的掛鉤與吊耳81連接后。起重葫蘆71的鎖鏈具有較大的傾斜角度。\n[0006] 由于下磨盤與傳動盤采用的止口配合關系,需要將下磨盤垂直向上吊起,才能使下磨盤正常拆卸,當采用上述吊裝方式拆卸磨盤時,下磨盤容易發(fā)生傾斜,導致止口卡死,拆卸困難。\n[0007] 另一方面,由于磨煤機工作時,會有大量煤渣進入下磨盤與傳動盤之間的止口中,使得下磨盤與傳動盤相互卡緊,進一步增加了拆卸難度,起重葫蘆在鎖鏈傾斜的狀態(tài)下,強行拉動下磨盤,常常發(fā)生故障和損壞,并且容易發(fā)生生產(chǎn)事故。\n發(fā)明內(nèi)容\n[0008]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拆卸過程安全快捷,避免生產(chǎn)事故發(fā)生。\n[0009]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n[0010] 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包括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n[0011] A、將頂出框架設置在下磨盤的磨盤孔中,用千斤頂頂住頂出框架:所述頂出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支撐部和至少兩個下支撐部,所述兩個下支撐部的間距大于所述磨盤孔的開口尺寸;所述下支撐部上表面抵靠住磨盤孔的孔邊沿,所述上支撐部位于磨盤孔上方,在兩個下支撐部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千斤頂?shù)那Ы镯敺胖每臻g,所述千斤頂位于千斤頂放置空間中,且千斤頂一端頂住上支撐部,另一端抵靠在傳動盤上表面;\n[0012] B、將吊裝機構與下磨盤的吊耳連接;\n[0013] C、用千斤頂將下磨盤從傳動盤中頂出,控制吊裝機構向上拉升,吊起下磨盤。\n[0014] 進一步的,所述頂出框架的形狀為n字形,所述上支撐部為n字形的上部,所述兩個下支撐部分別位于n字形下部的兩端,所述千斤頂放置空間為n字形下部兩端之間的空間。\n[0015] 進一步的,所述吊裝機構為多個手拉葫蘆。\n[0016]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先將專用的頂出框架設置在下磨盤的磨盤孔中,然后利用千斤頂推動頂出框架,進而帶動下磨盤從傳動盤中向上垂直頂出,隨后利用吊裝機構吊起下磨盤。整個過程安全快捷,避免生產(chǎn)事故發(fā)生。\n附圖說明\n[0017] 圖1是采用傳統(tǒng)方式進行磨盤吊裝的示意圖;\n[0018] 圖2是本發(fā)明的拆卸方法,進行下磨盤頂出步驟時,采用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n[0019] 圖3是本發(fā)明的拆卸方法,進行下磨盤頂出步驟時,采用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n[0020] 圖4是圖3中頂出框架的主視示意圖;\n[0021] 圖5是圖4的仰視示意圖;\n[0022] 圖中附圖標記為:頂出框架1、上支撐部11、下支撐部12、千斤頂19、包括圓盤部21、連接桿22、十字形鋼架23、吊裝機構7、下磨盤8、磨盤孔80、孔邊沿801、吊耳81、傳動盤9。\n具體實施方式\n[0023]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n[0024] 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包括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n[0025] A、將頂出框架1設置在下磨盤8的磨盤孔80中,用千斤頂19頂住頂出框架1:所述頂出框架1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支撐部11和至少兩個下支撐部12,所述兩個下支撐部12的間距大于所述磨盤孔80的開口尺寸;所述下支撐部12上表面抵靠住磨盤孔80的孔邊沿801,所述上支撐部11位于磨盤孔80上方,在兩個下支撐部12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容納千斤頂?shù)那Ы镯敺胖每臻g13,所述千斤頂19位于千斤頂放置空間13中,且千斤頂19一端頂住上支撐部11,另一端抵靠在傳動盤9上表面;\n[0026] B、將吊裝機構7與下磨盤8的吊耳81連接;\n[0027] C、用千斤頂19將下磨盤8從傳動盤9中頂出,控制吊裝機構7向上拉升,吊起下磨盤\n8。\n[0028] 中速磨煤機下磨盤拆卸方法,重點在于采用千斤頂配合專用治具將下磨盤8從傳動盤9中頂出,相對于傳統(tǒng)方法的利用起重葫蘆將下磨盤8強行拉出的方法,不僅操作過程更為簡單方便,而且葫蘆不易發(fā)生故障,也不易發(fā)生生產(chǎn)事故。\n[0029] 如圖2,其操作步驟是先將頂出框架1設置在磨盤孔80中,下支撐部12抵靠住磨盤孔80的孔邊沿801,并將千斤頂19設置在傳動盤9上表面,千斤頂19的頂頭抵靠住頂出框架1的上支撐部11。\n[0030] 然后將吊裝機構7與下磨盤8的吊耳81連接,吊裝機構7可以是手拉葫蘆、電動葫蘆等具有提升功能的類似設備。隨后操作千斤頂19頂起頂出框架1,由于下支撐部12抵靠住孔邊沿801,頂出框架1會帶動下磨盤8一起被向上頂出,使得磨盤8與傳動盤9脫離,接下來再操作吊裝機構7將下磨盤8吊起即可。\n[0031] 具體的,頂出框架1是用于配合千斤頂19將下磨盤8從傳動盤9的止口89中豎直頂出。\n[0032] 頂出框架1在結構上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支撐部11和至少兩個下支撐部12,上支撐部11用于千斤頂19的頂頭抵靠施力,由于下磨盤8與傳動盤9之間的豎直間距較小,上支撐部11要設置于磨盤孔80上方,這樣才能有足夠空間設置千斤頂19,并且在兩個下支撐部12之間還要設置容納千斤頂19的千斤頂放置空間13。\n[0033] 兩個下支撐部12的間距大于所述磨盤孔80的開口尺寸,使下支撐部12可以鉤住或者卡住磨盤孔80的孔邊沿801。如圖2所示,千斤頂19位于千斤頂放置空間13中,且千斤頂19一端頂住上支撐部11,另一端抵靠在傳動盤9上表面。當千斤頂19向上頂起上支撐部11時,下支撐部12帶動下磨盤8一起被頂起。\n[0034] 頂出框架1可以是任意的包括前述上支撐部11、下支撐部12、千斤頂放置空間13等結構特征的形狀,例如所述頂出框架1的形狀為n字形,所述上支撐部11為n字形的上部,所述兩個下支撐部12分別位于n字形下部的兩端,所述千斤頂放置空間13為n字形下部兩端之間的空間。\n[0035] 例如,還可以是如圖3~5所示,所述頂出框架1包括圓盤部21、連接桿22和十字形鋼架23,連接桿22兩端分別連接圓盤部21和十字形鋼架23,所述十字形鋼架23由兩根長條形鋼十字交錯構成,且連接桿22與圓盤部21的圓面垂直,連接桿22與十字形鋼架23的兩根長條形鋼均垂直。長條形鋼的長度為L,磨盤孔80的直徑為D,D<L<1.414×D,這樣才能保證十字形鋼架23既可以順利進入磨盤孔80,又能卡住孔邊沿801。\n[0036] 如圖3所示,當使用本實施例時,將十字形鋼架23設置于磨盤孔80中,圓盤部21位于磨盤孔80上方,十字形鋼架23的端部與孔邊沿801貼合的部分即為下支撐部12,用于卡緊孔邊沿801;圓盤部21即為上支撐部11,將千斤頂19的放置于十字形鋼架23的兩根長條形鋼之間的間隙處,千斤頂19的頂頭頂住圓盤部21下表面,即可將下磨盤8頂出。\n[0037] 相對于傳統(tǒng)方式,采用本發(fā)明的拆卸方法,由于千斤頂19頂出的施力方向是豎直向上,借助頂出框架1可以保證千斤頂19的頂出壓力較為均勻分配給下磨盤8,即可保證下磨盤8被垂直的向上頂起,止口89可以順利分離。隨后再用吊裝裝置7將下磨盤8吊起,由于不需要利用起吊裝置7將下磨盤8從傳動盤9中強行拉出,起吊裝置7承受的載荷顯著降低,起吊裝置不易發(fā)生故障,并且下磨盤8拆卸過程更為安全,簡便。
法律信息
- 2017-05-24
- 2015-08-19
實質(zhì)審查的生效
IPC(主分類): B02C 23/00
專利申請?zhí)? 201510160980.6
申請日: 2015.04.07
- 2015-07-22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引用任何外部專利數(shù)據(jù)!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