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一體式密封圈 |
申請?zhí)?/td> | CN202221788093.5 | 申請日期 | 2022-07-12 |
法律狀態(tài) | 授權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 公開/公告號 | |
優(yōu)先權 | 暫無 | 優(yōu)先權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F16J15/10 | IPC分類號 | F;1;6;J;1;5;/;1;0;;;F;1;6;L;5;7;/;0;0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陜西科力特種橡塑有限公司 | 申請人地址 |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南門外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利人 | 陜西科力特種橡塑有限公司 | 當前權利人 | 陜西科力特種橡塑有限公司 |
發(fā)明人 | 翟旭博;翟潤淵;祝鵬飛;翟國宏;程文忠;劉芳強 |
代理機構 | 成都市鼎宏恒業(yè)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張勛 |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體式密封圈,涉及密封件設備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管路內(nèi)的橡膠連接管,所述橡膠連接管的兩端分別同軸設置有第一橡膠環(huán)和第二橡膠環(huán),所述第一想交換的頂面與管路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的底面與管路的頂端抵接;以實現(xiàn)密封圈直接與管道結合,在對外螺紋管安裝端蓋或者外接管道時,不需要額外加裝密封圈并且讓密封圈能夠對管道內(nèi)壁進行保護的目的。
1.一種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管路內(nèi)的橡膠連接管(1),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兩端分別同軸設置有第一橡膠環(huán)(2)和第二橡膠環(huán)(3),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頂面與管路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3)的底面與管路的頂端抵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外壁與所述管路的內(nèi)壁貼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拆卸連接,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側壁與其同軸設置有滑槽(4),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內(nèi)環(huán)設置有滑動安裝在所述滑槽(4)內(nèi)的滑塊(5),所述滑槽(4)的頂端從所述橡膠連接管(1)設置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端貫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包括套設在所述橡膠連接管(1)表面同軸設置的第一滑環(huán)(21),所述第一滑環(huán)(21)的底面水平設置用于與管路端部貼合,所述第一滑環(huán)(21)的頂面安裝有第一橡膠圓環(huán)(22),所述第一橡膠圓環(huán)(22)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5)安裝在所述第一滑環(huán)(21)的內(nèi)壁,且所述滑槽(4)環(huán)繞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軸線至少設置有兩條,且相鄰兩所述滑槽(4)之間等圓心角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3)包括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的支撐橡膠環(huán)(31),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31)朝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面設置為水平面用于與所述管路的端部貼合,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31)背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面設置有第二橡膠圓環(huán)(32),所述第二橡膠圓環(huán)(32)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
一體式密封圈\n技術領域\n[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密封件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體式密封圈。\n背景技術\n[0002] 現(xiàn)在在對管道兩端加裝密封圈時,一般都是采用一對相互獨立的密封環(huán),加裝在端蓋與管道之間,然后利用獨立的密封環(huán)分別對管端與端蓋之間進行密封。\n[0003] 這樣,這樣在加裝密封圈的過程中,都需要對密封圈進行兩次安裝。而且現(xiàn)有的密封圈功能單一,僅能起到密封的作用。\n實用新型內(nèi)容\n[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體式密封圈,以實現(xiàn)密封圈直接與管道結合,在對外螺紋管安裝端蓋或者外接管道時,不需要額外加裝密封圈并且讓密封圈能夠對管道內(nèi)壁進行保護的目的。\n[0005]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手段:\n[0006] 一種一體式密封圈,包括設置在管路內(nèi)的橡膠連接管,所述橡膠連接管的兩端分別同軸設置有第一橡膠環(huán)和第二橡膠環(huán),所述第一想交換的頂面與管路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的底面與管路的頂端抵接。\n[0007]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橡膠連接管的外壁與所述管路的內(nèi)壁貼合。\n[0008]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與所述橡膠連接管拆卸連接,所述橡膠連接管的側壁與其同軸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的內(nèi)環(huán)設置有滑動安裝在所述滑槽內(nèi)的滑塊,所述滑槽的頂端從所述橡膠連接管設置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的一端貫通。\n[0009]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包括套設在所述橡膠連接管表面同軸設置的第一滑環(huán),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底面水平設置用于與管路端部貼合,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頂面安裝有第一橡膠圓環(huán),所述第一橡膠圓環(huán)與所述橡膠連接管同軸設置。\n[0010] 更進一步的,所述滑塊安裝在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內(nèi)壁,且所述滑槽環(huán)繞所述橡膠連接管的軸線至少設置有兩條,且相鄰兩所述滑槽之間等圓心角設置。\n[0011]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包括與所述橡膠連接管同軸設置的支撐橡膠環(huán),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朝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的一面設置為水平面用于與所述管路的端部貼合,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背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的一面設置有第二橡膠圓環(huán),所述第二橡膠圓環(huán)與所述橡膠連接管同軸設置。\n[0012]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13] 選用橡膠連接管的長度與相應的端部外螺紋管道的長度相同的密封圈,然后將橡膠連接管裝入管道內(nèi),并且讓橡膠連接管的外壁與管路的內(nèi)壁貼合,同時讓第一橡膠環(huán)和第二橡膠環(huán)分別與管路的兩端抵接,這樣在安裝端蓋或者銜接管路的過程中,第一橡膠環(huán)和第二橡膠環(huán)始終能夠處于與管路兩端貼合的狀態(tài),從而在安裝端蓋或者銜接管安裝后受到擠壓,然后形成密封結構。另外,利用穿過管路設置的橡膠連接管,能夠利用橡膠連接管對管路的內(nèi)壁進行保護,利用橡膠連接管的內(nèi)壁形成設置在管路內(nèi)壁的保護層,而且,即便是橡膠連接管被破壞后,依舊不會影響其本身主要的密封能力。\n附圖說明\n[0014]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n[0015]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視結構示意圖。\n[0016] 圖3為圖2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n[0017] 其中,1?橡膠連接管、2?第一橡膠環(huán)、21?第一滑環(huán)、22?第一橡膠圓環(huán)、3?第二橡膠環(huán)、31?支撐橡膠環(huán)、32?第二橡膠圓環(huán)、4?滑槽、5?滑塊。\n具體實施方式\n[0018]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n[0019]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方式?;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绞剑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n[0020]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n[0021]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n[0022]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n[0023]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n[0024] 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一體式密封圈,包括設置在管路內(nèi)的橡膠連接管1,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兩端分別同軸設置有第一橡膠環(huán)2和第二橡膠環(huán)3,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頂面與管路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3的底面與管路的頂端抵接。\n[0025] 這樣,選用橡膠連接管1的長度與相應的端部外螺紋管道的長度相同的密封圈,然后將橡膠連接管1裝入管道內(nèi),并且讓橡膠連接管1的外壁與管路的內(nèi)壁貼合,同時讓第一橡膠環(huán)2和第二橡膠環(huán)3分別與管路的兩端抵接,這樣在安裝端蓋或者銜接管路的過程中,第一橡膠環(huán)2和第二橡膠環(huán)3始終能夠處于與管路兩端貼合的狀態(tài),從而在安裝端蓋或者銜接管安裝后受到擠壓,然后形成密封結構。另外,利用穿過管路設置的橡膠連接管1,能夠利用橡膠連接管1對管路的內(nèi)壁進行保護,利用橡膠連接管1的內(nèi)壁形成設置在管路內(nèi)壁的保護層,而且,即便是橡膠連接管1被破壞后,依舊不會影響其本身主要的密封能力。\n[0026] 進一步的,為了能夠方便整個一體式密封圈的安裝,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拆卸連接,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側壁與其同軸設置有滑槽4,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內(nèi)環(huán)設置有滑動安裝在所述滑槽4內(nèi)的滑塊5,所述滑槽4的頂端從所述橡膠連接管1設置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端貫通。\n[0027] 這樣,在安裝的過程中,至需要將第一橡膠環(huán)2取下,然后將橡膠連接管1同軸插入管路內(nèi),待第二橡膠環(huán)3與管路的另一端貼合后,再講第一橡膠環(huán)2裝入即讓滑塊5裝入滑槽\n4內(nèi)即可。\n[0028]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包括套設在所述橡膠連接管1表面同軸設置的第一滑環(huán),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底面水平設置用于與管路端部貼合,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頂面安裝有第一橡膠圓環(huán),所述第一橡膠圓環(huán)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n[0029] 從而讓第一橡膠環(huán)2能夠與管口端部能夠由更好的貼合作用。\n[0030] 另外,為了能夠讓第一滑環(huán)能夠由更好的水平面上的限位作用,所述滑塊5安裝在所述第一滑環(huán)的內(nèi)壁,且所述滑槽4環(huán)繞所述橡膠連接管1的軸線至少設置有兩條,且相鄰兩所述滑槽4之間等圓心角設置。\n[0031]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橡膠環(huán)3包括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的支撐橡膠環(huán),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朝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面設置為水平面用于與所述管路的端部貼合,所述支撐橡膠環(huán)背向所述第一橡膠環(huán)2的一面設置有第二橡膠圓環(huán),所述第二橡膠圓環(huán)與所述橡膠連接管1同軸設置。\n[0032] 這樣,讓第二橡膠環(huán)3的底面能夠與管口更好的貼合,利用其與第一橡膠環(huán)2相對一面的第二橡膠圓環(huán),讓在安裝擋體的過程中,第二橡膠環(huán)3能夠減小其水平方向的膨脹體積,避免對安裝過程造成影響。\n[0033]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引用任何外部專利數(shù)據(jù)!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