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 |
申請?zhí)?/td> | CN202122888952.X | 申請日期 | 2021-11-19 |
法律狀態(tài) | 授權 | 申報國家 | 暫無 |
公開/公告日 | | 公開/公告號 | |
優(yōu)先權 | 暫無 | 優(yōu)先權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E04D13/04 | IPC分類號 | E;0;4;D;1;3;/;0;4;;;E;0;4;D;1;3;/;0;8;;;B;0;1;D;2;9;/;0;3;;;B;0;1;D;2;9;/;5;0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廣西建工集團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 | 申請人地址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興寧區(qū)朝陽路49號建工大廈綜合樓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利人 | 廣西建工集團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 | 當前權利人 | 廣西建工集團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 |
發(fā)明人 | 許鳳飛;梁爽;郜彬;盧瑞陽;梁堅雄;李振樞;銀燕;黃肖;黃文勝;李文龍;馬小云;寧素佳;于建成 |
代理機構 | 南寧圖耀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黃縣媛 |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該排水收集系統(tǒng)無需找坡度,也不需進行防水處理,能將被動排水改為主動排水,一旦有蓄水,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上多余的污水就會有組織的通過虹吸排水槽排至觀察井和集水籠內(nèi),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排水結構排水不徹底、漏水、損害植被、房屋結構等情況,而且污水經(jīng)過管道進入到殼體內(nèi)后,依次通過集水籠中的沉淀發(fā)酵區(qū)、厭氧區(qū)和降解區(qū),實現(xiàn)對污水的層層過濾和凈化,防止水質變臭,以便收集后的水能用來做為園林澆灌用水或道路清洗用水,實現(xiàn)水的重復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同時,該排水收集系統(tǒng)可減少成本和施工周期,有效延長建筑壽命。
1.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虹吸排水槽(2)、變徑管道(3)、觀察井(4)、觀察管(5)以及集水籠(6),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和虹吸排水槽(2)均通過粘結帶鋪設在房屋結構(15)上,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環(huán)繞虹吸排水槽(2)設置,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和虹吸排水槽(2)上方還覆蓋有土工布(7),虹吸排水槽(2)頂部連接有透氣觀察管(8),虹吸排水槽(2)通過變徑管道(3)與觀察井(4)連通,觀察井(4)通過管道(9)與集水籠(6)連通;集水籠(6)包括殼體(61)、第一隔板(62)和第二隔板(63),第一隔板(62)和第二隔板(63)間隔設置于殼體(61)內(nèi)且將殼體(61)內(nèi)部依次分隔成沉淀發(fā)酵區(qū)(64)、厭氧區(qū)(65)和降解區(qū)(66),殼體(61)頂部設有觀察孔,觀察孔位于降解區(qū)(66)上方,觀察管(5)插入觀察孔且與其固定連接,管道(9)插入殼體(61)內(nèi)且與沉淀發(fā)酵區(qū)(64)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62)設有第一導流管(10),沉淀發(fā)酵區(qū)(64)通過第一導流管(10)與厭氧區(qū)(65)連通;第二隔板(63)設有第二導流管(11),厭氧區(qū)(65)通過第一導流管(10)與降解區(qū)(66)連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10)和第二導流管(11)在同一水平上且左右錯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坑(12),基坑(12)底部為水泥固化土澆筑而成的硬質殼基,殼體(61)位于基坑(12)內(nèi),基坑(12)壁與殼體(61)壁無縫緊貼。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10)的底端與殼體(61)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61)內(nèi)部高度的1/2?1/3;第二導流管(11)的底端與殼體(61)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61)內(nèi)部高度的1/2?1/3。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1)設有溢水管(13),溢水管(13)位于降解區(qū)(66)且與其連通,溢水管(13)與殼體(61)的連接處低于管道(9)與殼體(61)的連接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10)和第二導流管(11)均設有過濾網(wǎng)(14)。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1)為玻璃鋼化結構。
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n技術領域\n[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收集系統(tǒng),具體是一種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n背景技術\n[0002] 建筑設計在地下建筑頂板設計中,往往只考慮結構找坡。地下建筑由于面積較大,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導致植物根系腐爛。另外,長期的積水,使鋼筋混凝土受到水的侵蝕、腐爛、強度降低,最終導致結構使用壽命減短。因此,必須對地下建筑頂板進行防水設計。\n[0003] 傳統(tǒng)的地下建筑頂板種植節(jié)點防水結構一般包括為建筑頂板、找坡層、找平層、防水層、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蓄排水層、過濾層以及種植土,這樣大大增加了運行成本和增加了施工周期,且即使采用這樣的防水結構,時間長了房屋結構也會出現(xiàn)滲漏的情況,給開發(fā)商和用戶均帶來不少煩惱。\n實用新型內(nèi)容\n[0004]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排水效果好,能減少施工周期,且能對收集來的水進行層層過濾和凈化,防止水質變臭,以便收集來的水可做為園林澆灌用水和道路清洗用水,實現(xiàn)水的重復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n[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n[0006] 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包括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虹吸排水槽、變徑管道、觀察井、觀察管以及集水籠,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和虹吸排水槽均通過粘結帶鋪設在房屋結構上,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環(huán)繞虹吸排水槽設置,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和虹吸排水槽上方還覆蓋有土工布,虹吸排水槽頂部連接有透氣觀察管,虹吸排水槽通過變徑管道與觀察井連通,觀察井通過管道與集水籠連通;集水籠包括殼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間隔設置于殼體內(nèi)且將殼體內(nèi)部依次分隔成沉淀發(fā)酵區(qū)、厭氧區(qū)和降解區(qū),殼體頂部設有觀察孔,觀察孔位于降解區(qū)上方,觀察管插入觀察孔且與其固定連接,管道插入殼體內(nèi)且與沉淀發(fā)酵區(qū)連通。\n[0007]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n[0008] 所述第一隔板設有第一導流管,沉淀發(fā)酵區(qū)通過第一導流管與厭氧區(qū)連通;第二隔板設有第二導流管,厭氧區(qū)通過第一導流管與降解區(qū)連通。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均起到引導作用,使第一導流管能引導污水順利從沉淀發(fā)酵區(qū)進入到厭氧區(qū),第二導流管能引導污水順利進入到降解區(qū)。\n[0009]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在同一水平上且左右錯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梢匝泳徫鬯牧鲃铀俣?,確保污水過濾充分。\n[0010] 更進一步地,該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還包括基坑,基坑底部為水泥固化土澆筑而成的硬質殼基,殼體位于基坑內(nèi),基坑壁與殼體壁無縫緊貼。防止集水籠的基礎下沉,導致觀察管被掩埋,無法透氣和觀察。\n[0011]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流管的底端與殼體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內(nèi)部高度的1/2?1/3;第二導流管的底端與殼體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內(nèi)部高度的1/2?1/3。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的底端高度均為殼體內(nèi)部高度的1/2?1/3,一方面能讓污水中的沉淀物充分沉淀在沉淀發(fā)酵區(qū)和厭氧區(qū)中,另一方面能夠及時排出沉淀發(fā)酵區(qū)和厭氧區(qū)中的污水。\n[0012] 更進一步地,所述殼體設有溢水管,溢水管位于降解區(qū)且與其連通,溢水管與殼體的連接處低于管道與殼體的連接處。確保管道不會被堵住。\n[0013]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均設有過濾網(wǎng)。過濾網(wǎng)可以對污水進行過濾,進一步防止雜質跟隨污水進入到降解區(qū),影響污水經(jīng)過溢水管排出用于澆灌園林和道路清洗。\n[0014] 所述殼體為玻璃鋼化結構。提高集水籠的剛度和抗?jié)B能力,延長使用壽命。\n[001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n[0016] 1、本收集系統(tǒng)無需找坡度,也不需進行防水處理,采用虹吸排水槽與變徑管道之間變徑的方式使虹吸排水槽滿流從而形成虹吸,將被動排水改為主動排水,一旦有蓄水,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上多余的污水就會有組織的通過虹吸排水槽排至觀察井和集水籠內(nèi),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排水結構排水不徹底、漏水、損害植被、房屋結構等情況,而且污水經(jīng)過管道進入到殼體內(nèi)后,依次通過集水籠中的沉淀發(fā)酵區(qū)、厭氧區(qū)和降解區(qū),實現(xiàn)對污水的層層過濾和凈化,防止水質變臭,以便收集后的水能用來做為園林澆灌用水或道路清洗用水,實現(xiàn)水的重復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n[0017] 2、虹吸排水槽加上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的結構完全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找坡層、找平層、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以及過濾層,可減少成本和施工周期,有效延長建筑壽命。\n附圖說明\n[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n[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集水籠的正視剖視圖。\n[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集水籠的俯視剖視圖。\n[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殼體位于基坑內(nèi)的示意圖。\n[0022] 圖中標號為:1、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2、虹吸排水槽;3、變徑管道;4、觀察井;5、觀察管;6、集水籠;61、殼體;62、第一隔板;63、第二隔板;64、沉淀發(fā)酵區(qū);65、厭氧區(qū);66、降解區(qū);7、土工布;8、透氣觀察管;9、管道;10、第一導流管;11、第二導流管;12、基坑;13、溢水管;14、過濾網(wǎng);15、房屋結構。\n具體實施方式\n[0023]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n[0024]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包括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n1、虹吸排水槽2、變徑管道3、觀察井4、觀察管5以及集水籠6,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和虹吸排水槽2均通過粘結帶鋪設在房屋結構15上,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環(huán)繞虹吸排水槽2設置,虹吸排水槽2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質制成,能大大提高抗壓以及抗拉伸性能,虹吸排水槽2的寬度范圍為4~20cm,高度范圍為10~30cm,可大大提高蓄水能力,適用于各類場合使用。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和虹吸排水槽2上方還覆蓋有土工布7,土工布7采用全新料純化纖材質,抗拉性能、抗撕裂性能高,能夠保證土工布7在長期使過程中不分解、不降解,保證濾水長效使用;且土工布7覆蓋在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和虹吸排水槽2上時,應該鋪設平整、保證無折皺,確保雨水能順利流入虹吸排水槽2中。虹吸排水槽2頂部連接有透氣觀察管8,虹吸排水槽2通過變徑管道3與觀察井4連通,觀察井4通過管道9與集水籠6連通,觀察井4的井體尺寸為50cm×50cm,且觀察井4的頂部高于地面不少于50cm,方便找到觀察井4以觀察排水情況。\n[0025] 如圖2~4所示,集水籠6包括殼體61、第一隔板62和第二隔板63,殼體61為玻璃鋼化結構。該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還包括基坑12,基坑12底部為水泥固化土澆筑而成的硬質殼基,殼體61位于基坑12內(nèi),基坑12壁與殼體61壁無縫緊貼。第一隔板62和第二隔板63間隔設置于殼體61內(nèi)且將殼體61內(nèi)部依次分隔成沉淀發(fā)酵區(qū)64、厭氧區(qū)65和降解區(qū)66,殼體61頂部設有觀察孔,觀察孔位于降解區(qū)66上方,觀察管5插入觀察孔且與其固定連接,管道9插入殼體61內(nèi)且與沉淀發(fā)酵區(qū)64連通。殼體61設有溢水管13,溢水管13位于降解區(qū)66且與其連通,溢水管13與殼體61的連接處低于管道9與殼體61的連接處。第一隔板62設有第一導流管10,沉淀發(fā)酵區(qū)64通過第一導流管10與厭氧區(qū)65連通;第二隔板63設有第二導流管\n11,厭氧區(qū)65通過第一導流管10與降解區(qū)66連通。第一導流管10和第二導流管11均設有過濾網(wǎng)14。第一導流管10和第二導流管11在同一水平上且左右錯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第一導流管10的底端與殼體61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61內(nèi)部高度的1/2?1/3;第二導流管\n11的底端與殼體61內(nèi)壁底部之間的距離為殼體61內(nèi)部高度的1/2?1/3。\n[0026] 安裝好該PDS防護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后,一旦有蓄水,高分子防護排水異型片1上多余的污水就會有組織的通過虹吸排水槽2排至觀察井4中,觀察井4對污水進行簡單的沉淀過濾,使沉淀物沉淀在觀察井4的底部,污水則經(jīng)過管道9入到沉淀發(fā)酵區(qū)64內(nèi),污水進入到沉淀發(fā)酵區(qū)64后,污水中的沉淀物會因重力作用沉降在沉淀發(fā)酵區(qū)64的底部,大部分雜質也被第一導流管10中的過濾網(wǎng)14截留在沉淀發(fā)酵區(qū)64內(nèi),實現(xiàn)過濾的功能,其他污水繼續(xù)進入到厭氧區(qū)65,厭氧區(qū)65的底部設有厭氧菌污泥層和專用于凈化污水的特別材料,可以對污水進行進一步地過濾以及凈化,第二導流管11中的過濾網(wǎng)14也能對污水進行過濾,凈化后的污水經(jīng)過第二導流管11進入到降解區(qū)66內(nèi),實現(xiàn)對污水的層層過濾和凈化,當降解區(qū)66中的水的高度超過溢水管13的高度,降解區(qū)66中的水就能通過溢水管13自由排出,不會出現(xiàn)排水不及時而出現(xiàn)洪澇的情況,排出的水還能做為園林澆灌用水和道路清洗用水,節(jié)約水資源。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引用任何外部專利數(shù)據(jù)!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