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 |
申請?zhí)?/td> | CN200910247657.7 | 申請日期 | 2009-12-30 |
法律狀態(tài) | 暫無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06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16061A |
優(yōu)先權 | 暫無 | 優(yōu)先權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E04B2/56 | IPC分類號 | E;0;4;B;2;/;5;6;;;E;0;4;B;2;/;6;4;;;E;0;4;C;1;/;0;0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申請人地址 | 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qū)19號樓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利人 | 中鐵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當前權利人 | 中鐵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發(fā)明人 | 王建營;吉明軍;辛建珍;張志強;錢少波;朱明浩;王堅;曹志剛;高松;田啟華;周廣;張麗 |
代理機構 | 上海京滬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志宏 |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施工準備工作、砌筑安裝、同步檢驗、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刮膩子;其中砌筑安裝步驟中描述了芯柱、芯梁的施工方式,利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空心,代替構造柱圈、過梁模板,省去了模板施工帶來的問題,施工中采用國家建筑標準圖集的砼空心砌塊、輕質實心砌塊、U型砼砌塊一起砌筑墻體,按預先設定的位置,將芯柱及芯梁鋼筋按設計要求的規(guī)格數(shù)量植筋與原結構層連接,將砼空心砌塊放入鋼筋中,等砌體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向孔洞澆注混凝土,與墻體形成牢固的整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好評。
1.一種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施工準備工作:
①對砼空心砌塊、輕質實心砌塊、U型砼砌塊驗收,砌塊尺寸偏差≤3mm,且無缺棱掉角;
②清理基礎表面,彈好砌塊墻身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并設置芯柱、芯梁位置線;
③在芯柱處植芯柱鋼筋,芯柱截面大于90mm×120mm,芯柱內植筋為HPB235、HRB335級,鋼筋截面≥2Φ12,芯梁截面大于90mm×150mm,鋼筋截面≥4Φ12;
④在柱、梁或現(xiàn)澆板上植與墻體連接的拉結筋,芯柱豎向鋼筋貫穿墻身與芯梁和上下結構層連接;
步驟2,砌筑安裝:
①首先砌筑芯柱底部第一皮磚,將砼空心砌塊套入芯柱鋼筋中,芯柱底部第一皮磚采用開口砌塊或U型砌塊,砌出清掃孔,砌體完成后,將孔心內部雜物及落地砂漿清掃干凈并沖洗干凈,澆注芯柱混凝土前封堵;
②與此同時墻體基礎采用與輕質實心砌塊相同厚度的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第一皮頁巖模數(shù)磚的砌筑與芯柱同步進行;
③根據(jù)不同的部位對芯柱進行第二皮排磚,芯柱的砼空心砌塊應對孔錯縫搭砌,與頁巖模數(shù)磚壓槎搭接不應小于200mm,芯柱的砼砌塊空心部分隨砌隨用砌筑砂漿填滿搗實;
④繼續(xù)砌筑,當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高度>30cm時用輕質實心砌塊替代,砌筑時先砌芯柱砼塊,再砌輕質實心砌塊,組砌時按砌塊不同控制砌筑砂漿或粘接劑的飽滿度,兩種材料壓槎處,用砌筑砂漿把空洞灌滿搗實,芯柱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米,砌到門芯梁底時,暫時停止砌筑;
⑤砌體砂漿強度達到1.0Mpa以上時可澆注芯柱混凝土,芯柱混凝土應連續(xù)澆注,用插入式振搗棒邊澆灌邊搗實,嚴禁灌到頂再振搗;
⑥門洞采用U型磚砌筑芯梁兼過梁,過梁處需用木枋搭好支撐,與芯柱相交處,需將U型磚底部割掉,側面留清掃孔,綁扎過梁4Φ14鋼筋,所述過梁鋼筋與芯柱鋼筋焊接,完成后澆筑細石砼,當墻高超過4m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
⑦芯梁砼澆注完可馬上進行上部墻體的砌筑,砌筑方法同下部墻體,從芯柱鋼筋頂把空心砼砌塊套進鋼筋內,剩最上兩皮磚時,把鋼筋搭接頭綁好,再用U型磚砌到頂,其中最上一皮開口向側面,用于澆注砼;
⑧對砌筑墻體長度超過40m,即設置3mm寬的伸縮縫,走廊墻體長度較長部位每30m設置一道伸縮縫;
步驟3,同步檢驗:
①砌體灰縫飽滿度檢查,飽滿度>95%;
②墻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均在2mm以內;
③芯柱、芯梁施工質量檢查;
④墻線走廊部位均保證在同一直線上檢查;
步驟4,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刮膩子,膩子厚度為0.5~1mm,完成施工,驗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①中砼空心砌塊為2孔,規(guī)格有:390mm長X190mm厚X190mm高、190mm長X190mm厚X190mm高,強度大于MU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所述步驟1①中輕質實心砌塊為ALC輕質實心砌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①中U型砼砌塊外形尺寸與砼空心砌塊尺寸相同,強度大于MU1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②中砌塊墻身墻邊線砌體與結構梁采用墻線偏移法,偏移量10~2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②中設置芯柱、芯梁位置為在墻體端部、墻體轉角處、T字交叉處、十字交叉處、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門邊設芯柱,墻體長度大于5米時中間設芯柱,在門洞處設芯梁兼過梁,并在洞口處根據(jù)洞口寬度增加過梁配筋,當墻高超過4m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③中不同的部位對芯柱進行第二皮排磚指墻中設芯柱排磚、墻轉角處芯柱排磚、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處芯柱排磚、墻T字交叉處芯柱排磚、墻十字交叉處芯柱排磚。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為砌體墻面吸附性強時應在刮涂膩子前對砌體墻面用底涂進行封閉。
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n技術領域:\n[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房屋建造中的墻體施工方法。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n背景技術:\n[0002]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日益緊缺土地資源的矛盾,工業(yè)廠房、商住用房的小高層、高層、超高層等框架剪力墻的建筑越來越多,從節(jié)能減排考慮,以及保護耕地為目的,禁用或限用粘土磚,加上輕質實心砌塊重量輕、隔音及保溫效果好、可加工性好等眾多優(yōu)點,作為填充墻,采用的越來越多。在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輕質實心砌塊存在的問題是:輕質實心砌塊對圈梁構造柱設置要求更嚴格,根據(jù)抗震抗裂要求及墻體的長度、高度,需增加圈梁構造柱。其范圍包括:墻體端部、轉角處、十字交叉、丁字交叉處要設置構造柱。另外在門窗洞口四周,為保證門窗安裝牢固,也需要采用加固墻體措施,增設過梁、壓頂梁、構造柱等。\n[0003] 增加圈梁構造柱的不足之處表現(xiàn)在:1)在砌體質量方面,構造柱圈梁的模板支設和加固,最容易造成墻體開裂甚至變形,影響整體性牢固性;圈梁構造柱也最容易造成漲模,影響墻面整體平整度垂直度;2)在施工工期方面,圈梁構造柱支模雖然用工不多,但多工序,人員多了窩工,少了時間比較長,影響總體進度;3)在施工安全方面,木工機械、用電、模板木枋易燃、交叉作業(yè)等不利因素多,安全隱患也就增加;4)在經(jīng)濟效益方面,圈梁構造柱支模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用等都增加了施工成本。需對現(xiàn)有的墻體施工工藝中傳統(tǒng)的圈梁構造柱的施工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n發(fā)明內容:\n[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改變傳統(tǒng)的圈梁構造柱的施工方法、采用芯柱及芯梁的方式從根本上提高施工質量加快施工進度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n[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一種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步驟:\n[0006] 步驟1,施工準備工作:\n[0007] ①對砼空心砌塊、輕質實心砌塊、U型砼砌塊驗收,砌塊尺寸偏差≤3mm,且無缺棱掉角;\n[0008] ②清理基礎表面,彈好砌塊墻身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并設置芯柱、芯梁位置線;\n[0009] ③在芯柱處植芯柱鋼筋,芯柱截面大于90mm×120mm,芯柱內植筋為HPB235、HRB335級,鋼筋截面≥2Φ12,芯梁截面大于90mm×150mm,鋼筋截面≥4Φ12;\n[0010] ④在柱、梁或現(xiàn)澆板上植與墻體連接的拉結筋,芯柱豎向鋼筋貫穿墻身與芯梁和上下結構層連接;\n[0011] 步驟2,砌筑安裝:\n[0012] ①首先砌筑芯柱底部第一皮磚,將砼空心砌塊套入芯柱鋼筋中,芯柱底部第一皮磚采用開口砌塊或U型砌塊,砌出清掃孔,砌體完成后,將孔心內部雜物及落地砂漿清掃干凈并沖洗干凈,澆注芯柱混凝土前封堵;\n[0013] ②與此同時墻體基礎采用與輕質實心砌塊相同厚度的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第一皮頁巖模數(shù)磚的砌筑與芯柱同步進行;\n[0014] ③根據(jù)不同的部位對芯柱進行第二皮排磚,芯柱的砼空心砌塊應對孔錯縫搭砌,與頁巖模數(shù)磚壓槎搭接不應小于200mm,芯柱的砼砌塊空心部分隨砌隨用砌筑砂漿填滿搗實;\n[0015] ④繼續(xù)砌筑,當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高度>30cm時用輕質實心砌塊替代,砌筑時先砌芯柱砼塊,再砌輕質實心砌塊,組砌時按砌塊不同控制砌筑砂漿或粘接劑的飽滿度,兩種材料壓槎處,用砌筑砂漿把空洞灌滿搗實,芯柱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米,砌到門芯梁底時,暫時停止砌筑;\n[0016] ⑤砌體砂漿強度達到1.0Mpa以上時可澆注芯柱混凝土,芯柱混凝土應連續(xù)澆注,用插入式振搗棒邊澆灌邊搗實,嚴禁灌到頂再振搗;\n[0017] ⑥門洞采用U型磚砌筑芯梁兼過梁,過梁處需用木枋搭好支撐,與芯柱相交處,需將U型磚底部割掉,側面留清掃孔,綁扎過梁4Φ14鋼筋,所述過梁鋼筋與芯柱鋼筋焊接,完成后澆筑細石砼,當墻高超過4m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n[0018] ⑦芯梁砼澆注完可馬上進行上部墻體的砌筑,砌筑方法同下部墻體,從芯柱鋼筋頂把空心砼砌塊套進鋼筋內,剩最上兩皮磚時,把鋼筋搭接頭綁好,再用U型磚砌到頂,其中最上一皮開口向側面,用于澆注砼;\n[0019] ⑧對砌筑墻體長度超過40m,即設置3mm寬的伸縮縫,走廊墻體長度較長部位每\n30m設置一道伸縮縫;\n[0020] 步驟3,同步檢驗:\n[0021] ①砌體灰縫縫飽滿度檢查,飽滿度>95%;\n[0022] ②墻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均在2mm以內;\n[0023] ③芯柱、芯梁施工質量檢查;\n[0024] ④墻線走廊部位均保證在同一直線上檢查;\n[0025] 步驟4,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刮膩子,膩子厚度為0.5~1mm,完成施工,驗收。\n[0026] 所述步驟1①中砼空心砌塊為2孔,規(guī)格有:390mm長X190mm厚X190mm高、190mm長X190mm厚X190mm高,強度大于MU10。\n[0027] 所述步驟1①中輕質實心砌塊為ALC輕質實心砌塊。\n[0028] 所述步驟1①中U型砼砌塊外形尺寸與砼空心砌塊尺寸相同,強度大于MU10。\n[0029] 所述步驟1②中砌塊墻身墻邊線砌體與結構梁采用墻線偏移法,偏移量10~\n20mm。\n[0030] 所述步驟1②中設置芯柱、芯梁位置為在墻體端部、墻體轉角處、T字交叉處、十字交叉處、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門邊設芯柱,墻體長度大于5米時中間設芯柱,在門洞處設芯梁兼過梁,并在洞口處根據(jù)洞口寬度增加過梁配筋,當墻高超過4m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n[0031] 所述步驟2③中不同的部位對芯柱進行第二皮排磚指墻中設芯柱排磚、墻轉角處芯柱排磚、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處芯柱排磚、墻T字交叉處芯柱排磚、墻十字交叉處芯柱排磚。\n[0032] 所述步驟4中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為砌體墻面吸附性強時應在刮涂膩子前對砌體墻面用底涂進行封閉。\n[003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fā)明提出的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即采用芯柱、芯梁的方式,利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空心,代替構造柱圈、過梁模板,省去了模板施工帶來的問題,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根據(jù)工程的實際特點,通過經(jīng)設計師確認,將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5J102-1砼小型空心砌塊墻體建筑構造,與實際采用的實心砌塊,通過技術措施有效結合,按預先設定的位置,將所需規(guī)格的空心磚或U型磚與輕質實心砌塊一起砌筑,按設計要求的規(guī)格數(shù)量,把鋼筋放入磚的孔洞中,等砌體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向孔洞澆注混凝土,與墻體形成牢固的整體,連接到結構面上。本發(fā)明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1)提高質量:提高了墻體的平整度、垂直度質量,避免了抹灰層空鼓、開裂等質量問題,保證了裝修質量。(2)縮短工期:免圈梁、構造柱支模、拆模等工期,無抹灰工序,直接進入下一道工序,很大程度上縮短裝修工期。(3)節(jié)約成本:采用芯柱、芯梁、砌塊組合砌筑技術,節(jié)約圈梁、構造柱支模工序的人工、材料、機械等成本的85%,同時帶來砌體無抹灰技術直接節(jié)約抹灰工序的人工、材料、機械等成本。本發(fā)明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好評。墻體質量明顯改善,無抹灰技術直接節(jié)約了大量的水泥、黃沙、粘土等資源,在工期緊張的時刻大大縮短了工期,節(jié)省經(jīng)費支出,提高工程質量,推廣使用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n附圖說明:\n[0034] 圖1為本發(fā)明砌體與原結構柱相對位移示意圖。\n[0035] 圖2為本發(fā)明砌體與原結構梁相對位移示意圖。\n[0036] 圖3為本發(fā)明衛(wèi)生間芯柱結構布置示意圖。\n[0037] 圖4為本發(fā)明植墻拉筋與芯柱鋼筋、芯梁鋼筋連接示意圖。\n[0038] 圖5為本發(fā)明墻中設芯柱排磚示意圖,a為第一皮、b為第二皮。\n[0039] 圖6為本發(fā)明墻轉角處芯柱排磚示意圖,a為第一皮、b為第二皮。\n[0040] 圖7為本發(fā)明小于等于600寬的洞間墻處芯柱排磚示意圖,a為第一皮、b為第二皮。\n[0041] 圖8為本發(fā)明墻T字交叉處芯柱排磚示意圖,a為第一皮、b為第二皮。\n[0042] 圖9為本發(fā)明墻十字交叉處芯柱排磚示意圖,a為第一皮、b為第二皮。\n[0043] 圖10為本發(fā)明墻體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示意圖。\n[0044] 圖11為本發(fā)明墻體門框砌筑示意圖。\n具體實施方式:\n[0045] 下面結合附圖對一種框架結構中填充墻芯柱、芯梁、砌塊砌筑施工方法作如下詳細說明,其步驟為:\n[0046] 步驟1,施工準備工作:\n[0047] ①對砼空心砌塊、輕質實心砌塊、U型砼砌塊驗收,砌塊尺寸偏差≤3mm,且無缺棱掉角。砌塊成品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合格報告單,據(jù)現(xiàn)場施工順序,將砌塊先后順序分批、分規(guī)格堆放整齊,加強成品保護措施;\n[0048] ②清理基礎表面,彈好砌塊墻身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并設置芯柱位置線。砌筑前,基礎表面彈好墻身軸線、墻邊線,為避免因結構尺寸偏差面而使整面墻抹灰,故砌塊墻身墻邊線砌體與結構梁采用墻線偏移法,偏移量在10~20mm。圖1為本發(fā)明砌體與原結構柱相對位移示意圖。圖中1-砼結構柱、2-砌塊墻體、3-相對偏移量。圖2為本發(fā)明砌體與原結構梁相對位移示意圖。圖中1-砼結構梁、2-砌塊墻體、3-相對偏移量。清理包括與砌體相連的板表面、砌筑部位基礎或樓板等的灰渣,雜物清除干凈,并澆水濕潤。根據(jù)設計圖紙各部位尺寸及平面、立面圖繪制砌塊排列圖,在現(xiàn)場排磚撂底,使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n[0049] ③在芯柱處植芯柱鋼筋,芯柱截面大于90mm×120mm,芯柱內植筋為HPB235、HRB335級,鋼筋截面≥2Φ12,芯梁截面大于90mm×150mm,鋼筋截面≥4Φ12;所述設置芯柱、芯梁位置為在墻體端部、墻體轉角處、T字交叉處、十字交叉處、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門邊設芯柱,墻體長度大于5米時中間設芯柱,在門洞處設芯梁兼過梁,并在洞口處根據(jù)洞口寬度增加芯梁配筋,墻體高度大于4米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圖3為本發(fā)明衛(wèi)生間芯柱結構布置示意圖。圖中1-衛(wèi)生間、2-芯柱、3-門。圖中涂黑部分均為芯柱位置,芯柱的鋼筋應與結構梁、板相連。\n[0050] ④在柱、梁或現(xiàn)澆板上植與墻體連接的拉結筋,芯柱豎向鋼筋貫穿墻身與芯梁和上下結構層連接。圖4為本發(fā)明植墻拉筋與芯柱鋼筋、芯梁鋼筋連接示意圖。圖中1-下部板頂、2-上層板底、3-芯柱鋼筋、4-芯柱、5-過梁、6-過梁鋼筋、7-砼空心砌塊、8-輕質實心砌塊。圖中芯柱鋼筋分上下兩段分別植在下部板頂和上層板底,留出搭接長度,搭接放在墻頂,自檢合格后報監(jiān)理檢查,做好隱蔽工程驗收記錄。\n[0051] 步驟2,砌筑安裝:\n[0052] ①首先砌筑芯柱底部第一皮磚,將砼空心砌塊套入芯柱鋼筋中,芯柱底部第一皮磚采用開口砌塊或U型砌塊,砌出清掃孔,砌體完成后,將孔心內部雜物及落地砂漿清掃干凈并沖洗干凈,澆注芯柱混凝土前封堵。砂漿應采用粘聚性和保水性好的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b7.5。\n[0053] ②與此同時墻體基礎采用與輕質實心砌塊相同厚度的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第一皮頁巖模數(shù)磚的砌筑與芯柱同步進行。\n[0054] ③根據(jù)不同的部位對芯柱進行第二皮排磚,芯柱的砼空心砌塊應對孔錯縫搭砌,與頁巖模數(shù)磚壓槎搭接不應小于200mm,芯柱的砼砌塊空心部分隨砌隨用砌筑砂漿填滿搗實;所述不同部位為指墻體中部、墻體轉角處、小于等于600mm寬的洞間墻、T字交叉處、十字交叉處,這些部位芯柱排磚遵循錯縫搭砌的原則,如圖5~圖9所示,圖中1-砼空心砌塊、2-輕質實心砌塊、3-芯柱鋼筋、4-混凝土Cb20、5-砌筑砂漿。圖中4為砼空心砌塊含芯柱\n[0055] 鋼筋的空心部分澆注混凝土。\n[0056] ④繼續(xù)砌筑打底,如圖10本發(fā)明墻體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示意圖。圖中1-地面結構、\n2-芯柱、3-芯柱植筋、4-頁巖模數(shù)磚、5-調整間隙。墻體砌筑時應根據(jù)門洞高度、砌塊尺寸調整打底高度,使門洞頂部正好位于整皮磚位置,便于設置過梁。圖中5為頁巖模數(shù)磚與地面結構之間的間隙,該間隙可調整。當頁巖模數(shù)磚打底高度>30cm時用輕質實心砌塊替代,砌筑時先砌芯柱砼塊,再砌輕質實心砌塊,組砌時按砌塊不同控制砌筑砂漿或粘接劑的飽滿度,砌體的水平灰縫飽滿度是影響砌體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砂漿或粘結劑不飽滿會使磚局部受壓或受彎,降低砌體的抗壓強度。在兩種材料壓槎處,用砌筑砂漿把空洞灌滿搗實,芯柱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米,這樣可保證芯柱的強度。砌到門芯梁底時,暫時停止砌筑。\n[0057] ⑤砌體砂漿強度達到1.0Mpa以上時可澆注芯柱混凝土,混凝土應采用高流態(tài)、和易性好的細石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b20。芯柱混凝土應連續(xù)澆注,用插入式振搗棒邊澆灌邊搗實,嚴禁灌到頂再振搗。\n[0058] ⑥門洞采用U型磚砌筑芯梁兼過梁,過梁處需用木枋等搭好支撐,以便把U型磚平鋪過去,等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拆除。與芯柱相交處,需將U型磚底部割掉,以保證鋼筋混凝土的連貫,U型磚側面留清掃孔,綁扎過梁4Φ14鋼筋,所述過梁鋼筋與芯柱鋼筋焊接,完成后澆筑細石砼,當墻高超過4m時設置圈梁,圈梁按芯梁處置。圖11為本發(fā)明墻體門框砌筑示意圖。圖中1-芯柱、2-芯柱鋼筋、3-芯梁、4-芯梁鋼筋、5-木枋。利用芯梁兼過梁替代圈梁,操作方便,減少工序并有效保證質量。\n[0059] ⑦芯梁砼澆注完可馬上進行上部墻體的砌筑,砌筑方法同下部墻體,從芯柱鋼筋頂把空心砼砌塊套進鋼筋內,剩最上兩皮磚時,把鋼筋搭接頭綁好,再用U型磚砌到頂,其中最上一皮開口向側面,用于澆注砼。\n[0060] ⑧對砌筑墻體長度超過40m,即設置3mm寬的伸縮縫,走廊等墻體長度較長部位每\n30m設置一道伸縮縫。\n[0061] 步驟3,同步檢驗:\n[0062] ①砌體灰縫飽滿度檢查,飽滿度>95%。\n[0063] ②墻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均在2mm以內。墻面平整度、垂直度是直接影響墻面是否需要抹灰的關鍵因素。可采用紅外線標線儀、水平垂直度靠尺、角尺、紅外線測距儀等,隨時對偏差校正,確保在允許偏差范圍內。\n[0064] ③芯柱、芯梁施工質量檢查。\n[0065] ④墻線走廊等部位均保證在同一直線上檢查。\n[0066] 步驟4,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涂刮膩子,膩子厚度為0.5~1mm,完成施工,驗收。所述依據(jù)砌體墻面狀況為吸附性強的砌體墻面時應在刮涂膩子前對砌體墻面用底涂進行封閉。涂刮時:應掌握好刮涂時工具的傾斜度,用力均勻,以保證膩子飽滿;不要過多地往返刮涂,以免出現(xiàn)卷皮、脫落或將膩子中的膠料擠出,封住表面不易干燥。\n[0067] 應用例:\n[0068] 南京市某醫(yī)院工程總建筑面積為22.5萬m2,其中地下建筑面積4.7萬m2,地上建\n2\n筑面積17.8m,自北向南依次由醫(yī)技樓、住院樓及門診樓組成。住院樓地上14層,建筑高度\n56.8m;醫(yī)技樓地上六層,建筑高度25.5m;門診樓地上5層,建筑高度21.0m;均設2層地下\n3\n室。本工程中ALC輕質實心砌塊及陶??招钠鰤K墻體總工程量約為25000m,抹灰面積達到\n2\n267000m,施工面積較大,若采用砌體正常砌筑及抹灰,人工、材料消耗量巨大,既增加成本又容易造成抹灰層空鼓、開裂等質量問題。效果分析如下:\n[0069] 1、在砌體質量方面:避免了構造柱圈梁易漲模的質量通病,避免了砼剔鑿問題,甚至使墻體質量達到不抹灰而直接刮膩子的效果。為今后的創(chuàng)優(yōu)工作打下了基礎。\n[0070] 2、在施工工期方面:相當于去掉了模板支設的工序,尤其是芯梁砼澆注完,即可進行上部砌體的施工。提高功效20%,本工程砌體共計2.55萬立方米,正常工期150天,實際用了120天,縮短工期30天,,為工程提前竣交創(chuàng)造了條件。\n[0071] 3、在施工安全方面:減少了一道工序,減少了交叉作業(yè),減少了模板木枋易燃的隱患。減少了木工用電帶來的觸電隱患,減少了木工機械造成的機械傷害隱患等,為安全文明工地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保障。\n[0072] 4、在經(jīng)濟效益方面:本工程共2.55萬立方砌體,采用了芯柱芯梁2380立方,節(jié)省模板支設面積32000平方,每平方人工機械材料費用為48元,計153.6萬元。增加空心磚\n2380立方,每立方人工機械材料費390元,共92.8萬,實際節(jié)約60.8萬元。還不計墻體質量達到不抹灰程度,減少的抹灰費用,減少30天工期帶來減少的項目管理費用,該施工技術達到了良好效果,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n[0073] 上述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法律信息
- 2019-11-15
專利權的轉移
登記生效日: 2019.10.25
專利權人由中鐵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鐵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由100070 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qū)19號樓變更為100070 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qū)19號樓
專利權人變更為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2017-08-08
專利權的轉移
登記生效日: 2017.07.20
專利權人由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鐵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由200331 上海市普陀區(qū)武威西路303號變更為100070 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qū)19號樓
- 2013-03-06
- 2012-11-28
著錄事項變更
發(fā)明人由王建營 吉明軍 張志強 錢少波朱明浩 王堅 曹志剛 高松田啟華 周廣 張麗變更為王建營 吉明軍 辛建珍 張志強錢少波 朱明浩 王堅 曹志剛高松 田啟華 周廣 張麗
- 2012-01-04
實質審查的生效
IPC(主分類): E04B 2/56
專利申請?zhí)? 200910247657.7
申請日: 2009.12.30
- 2011-07-06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1
| |
2009-05-13
|
2008-12-05
| | |
2
| |
2000-12-20
|
2000-05-24
| | |
3
| | 暫無 |
2000-09-25
| | |
4
| |
2005-05-25
|
2004-11-24
| |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1 | | 2019-01-29 | 2019-01-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