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錄項信息
專利名稱 | 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 |
申請?zhí)?/td> | CN200410090629.6 | 申請日期 | 2004-11-10 |
法律狀態(tài) | 授權 | 申報國家 | 中國 |
公開/公告日 | 2006-05-17 | 公開/公告號 | CN1773246 |
優(yōu)先權 | 暫無 | 優(yōu)先權號 | 暫無 |
主分類號 | G01N13/00 | IPC分類號 | G;0;1;N;1;3;/;0;0;;;G;0;1;N;7;/;1;0;;;G;0;1;N;3;0;/;0;4查看分類表>
|
申請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 申請人地址 | 北京市朝陽區(qū)惠新東街甲6號
變更
專利地址、主體等相關變化,請及時變更,防止失效 |
權利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 當前權利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
發(fā)明人 | 陳偉鈞;鄭冰;王強;陳紅宇;范明;葉慶 |
代理機構 | 北京思創(chuàng)畢升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韋慶文 |
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油氣勘探中的實驗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測定巖石擴散系數(shù)的裝置。包括巖樣擴散裝置、壓力平衡裝置、壓力泵、真空泵,巖樣擴散裝置包括巖心室、巖樣密封套、擴散室、柱塞、柱塞拉桿、端蓋、調節(jié)絲桿、固定架,柱塞在抽真空、充氣充壓和擴散壓力調節(jié)平衡過程中保護巖樣,使其不失水,不因瞬間壓力差導致巖樣瞬間滲透,從而大大提高了擴散實驗模擬地層條件的真實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本儀器實現(xiàn)取樣和操作自動化,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測量精度高,是新一代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本發(fā)明用于油氣地質勘探領域。
1一種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包括巖樣擴散裝置(18)、壓力平衡裝置(15)、壓力泵(12)、真空泵(11);其特征是: 巖樣擴散裝置(18)通過兩端的氣體管路,與壓力平衡裝置(15)并聯(lián)連接,并且分別與兩種氣源聯(lián)接;壓力泵(12)與巖樣擴散裝置(18)的加圍壓口(49)連通;真空泵(11)與巖樣擴散裝置兩端的氣體管路分別聯(lián)接; 所述的巖樣擴散裝置(18)包括巖心室(27)、巖樣密封套(30)、左端擴散室(25)、右端擴散室(40)、左柱塞(50)、右柱塞(51)、左柱塞拉桿(21)、右柱塞拉桿(36)、左端蓋(22)、右端蓋(32)、調節(jié)絲桿(44)、固定架(41); 所述的巖樣密封套(30)是圓筒狀,巖樣密封套的兩個端面是法蘭盤狀端面;巖樣(28)置于巖樣密封套(30)之內,巖樣密封套(30)置于巖心室(27)的內腔; 巖心室(27)上開有加圍壓口(49)與內腔連通;左端擴散室(25)的右側法蘭盤和右端擴散室(40)的左側法蘭盤分別與巖心室(27)的兩端聯(lián)接,并用螺栓(26)鎖緊,巖樣密封套的兩個法蘭盤狀端面被夾緊在上述兩個擴散室與巖心室(27)的法蘭之間; 在測定起始階段,左柱塞(50)頂在巖樣(28)的左端面上,使巖樣與左端擴散室(25)隔絕;在測定后續(xù)階段,通過左柱塞拉桿(21)拉動左柱塞(50)向左移動,使巖樣(28)的左端面與左端擴散室(25)的內腔連通; 在測定起始階段,右柱塞(51)頂在巖樣(28)的右端面上,使巖樣與右端擴散室(40)隔絕;在測定后續(xù)階段,通過右柱塞拉桿(36)拉動右柱塞(51)向右移動,使巖樣(28)與右端擴散室(40)的內腔連通; 左端擴散室(25)和右端擴散室(40)的外側分別由左端蓋(22)和右端蓋(32)封閉,左柱塞拉桿(21)和右柱塞拉桿(36)的柱面分別以滑動密封方式穿出左、右端蓋;左、右柱塞拉桿的移動由調節(jié)絲桿(44)帶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巖樣擴散裝置(18)兩端的氣體管路分別有左取氣樣閥(7)和右取氣樣閥(8)。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巖樣擴散裝置(18)左端氣體管路連接有三通,該三通一端與阻尼閥(9)、電磁閥(3)串 聯(lián)連接,再與烴氣源(1)連接;該三通另一端通過電磁閥(5),再連 接真空泵(11);巖樣擴散裝置(18)右端氣體管路同樣連接有三通, 該三通一端與阻尼閥(10)、電磁閥(4)串聯(lián)連接,再與氮氣源(2) 連接;該三通另一端與電磁閥(6)連接,再連接真空泵(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壓力泵(12)與 加圍壓口 (49)之間的管路上還有截止閥(16)和壓力變送器(1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巖樣擴散裝置(18) 置于恒溫箱(17)之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所述的巖樣擴散 裝置(18)還包括:調節(jié)套(31),壓環(huán)(34),左壓帽(47),右壓帽 (35),左端蓋螺母(24),右端蓋螺母(39),固定在左柱塞拉桿上的 左擋板(46),固定在右柱塞拉桿上的右擋板(37),套在調節(jié)絲桿(44) 上并帶動左擋板移動的左擋板螺母(45),套在調節(jié)絲桿(44)上并帶 動右擋板移動的右擋板螺母(38);左銅套(43),右銅套(42),柱塞 外圓周的柱塞密封圈(29),擴散室與端蓋之間的端蓋密封圈(23); 左柱塞拉桿與左端蓋之間的左密封墊(48),右柱塞拉桿與右端蓋之間 的右密封墊(33)。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所述的巖樣密封 套(30)的材質是低硬度的氟橡膠。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其特征是:所述的電磁閥均 由計算機進行控制。
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n技術領域:\n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油氣勘探中的實驗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測定巖石 擴散系數(shù)的裝置。\n背景技術.-\n天然氣在地下的擴散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人們已認識到天然氣在沉 積巖層中的擴散作用十分重要,為了油氣勘探需要測定烴類氣體在沉 積巖石中的擴散系數(shù)。測定擴散系數(shù)要在巖石樣品兩端造成濃度差, 同時消除巖樣兩端的壓力差,以保證測出的擴散結果是濃度擴散產(chǎn)生 的,而不是壓力差引起的滲透作用產(chǎn)生的。因此需要專門的實驗裝置。\n在現(xiàn)有技術中,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報道較完善的擴散實驗方法 是由德國的Krooss.B等人在1987年建立的,但這種方法實驗壓力很 低,只能在常壓下測定,且對巖樣的徑向不能施加圍壓,實驗溫度最 高只有7(TC,因此與實際的地質條件相比,相差甚遠,是難以滿足擴 散模擬實驗要求的。\n1995年公開的中國專利ZL94224552.0"—種巖石擴散系數(shù)的測量 裝置"公開了一種測定巖石擴散系數(shù)的技術,見圖4。圖中:取樣閥 101、擴散室102、巖心103、氣相色譜儀104、巖心夾持器105、擴散 室106、恒溫箱107、閥108、氣路裝置109、閥110。圖5該專利的 巖心夾持器結構圖,圖中:堵頭111、 114,橡皮膠套112,調整塊113。\n這種結構的測量裝置,雖然結構簡單,檢測氣樣方便,但裝置中 關鍵的巖心夾持器有不足之處:這種結構的巖心夾持器,當裝入已飽 和水的巖樣后,在對巖樣兩端擴散室抽真空的過程中,使巖樣孔隙中 的飽和水損失至少30%,甚至多達80%,這對擴散實驗模擬地層條件 是十分不利的。另外,1994年4月,石油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天然氣運聚動平衡 及其應用》一書中也公開了一種測定巖石擴散系數(shù)的技術。1997年12 月,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油氣運移及其聚集成藏模式》 一書中也 公開了另一種測定巖石擴散系數(shù)的技術。這兩種技術中的核心裝置巖 心夾持器,如同94224552.0號專利一樣,在實驗開始從巖心夾持器兩 端對兩擴散室同時抽真空過程中,使巖樣孔隙中的飽和水損失嚴重。\n發(fā)明內容:\n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n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巖石樣品在抽真空過程中,使巖樣孔隙中的飽和 水損失,嚴重影響了擴散實驗模擬地層條件的真實性和實驗結果的準 確性;同時由于充氣加壓過程中氣體始終與巖樣兩端面接觸,使得因 不可避免的壓力波動產(chǎn)生的瞬間較大的壓力差,會對部分巖樣易產(chǎn)生 瞬間微滲透,影響擴散系數(shù)的測量精度。\n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n一種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包括巖樣擴散裝置18、壓力平衡裝置15、 壓力泵12、真空泵11。\n巖樣擴散裝置18通過兩端的氣體管路,與壓力平衡裝置15并聯(lián) 連接,并且可以分別與兩種氣源聯(lián)接。通常一端氣源為氮氣,另一端 為烴類氣體,如天然氣、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丙烯、丁\n垸、丁烯等,以及C1?C5組分及其混合物。\n壓力泵12與巖樣擴散裝置18的加圍壓口 49連通,用于給巖樣增 加圍壓,起到模擬地層壓力的作用。\n真空泵11與巖樣擴散裝置兩端的氣體管路分別聯(lián)接,用于對左、 右擴散室抽真空。\n所述的巖樣擴散裝置18包括巖心室27、巖樣密封套30、左端擴 散室25、右端擴散室40、左柱塞50、右柱塞51、左柱塞拉桿21、右 柱塞拉桿36、左端蓋22、右端蓋32、調節(jié)絲桿44、固定架41。\n所述的巖樣密封套30是圓筒狀,巖樣密封套的兩個端面是法蘭盤狀端面;巖樣28置于巖樣密封套30之內,巖樣密封套30置于巖心室 27的內腔。\n巖心室27上開有加圍壓口 49與內腔連通。壓力泵12將液體泵入 加圍壓口 49,對巖心室27與巖樣密封套30之間的空腔內施加圍壓, 由于巖樣密封套30外圓柱面受壓,迫使巖樣密封套30的內圓柱面緊 貼被測巖樣28的外圓柱面,從而使巖樣和巖樣密封套之間的密封在實 驗過程中保持不漏。同時該圍壓又起到了模擬地層壓力的作用。加圍 壓所用的液體一般為水。\n左端擴散室25的右側法蘭盤和右端擴散室40的左側法蘭盤分別 與巖心室27的兩端聯(lián)接,并用螺栓26鎖緊,巖樣密封套的兩個法蘭 盤狀端面被夾緊在上述兩個擴散室與巖心室27的法蘭之間。使得氣體 能被密閉在擴散室內腔,同時保證產(chǎn)生圍壓的液體不會漏到巖心室和 擴散室的內腔。\n在測定起始階段,左柱塞50頂在巖樣28的左端面上,使巖樣與 左端擴散室25隔絕;在測定后續(xù)階段,通過左柱塞拉桿21拉動左柱 塞50向左移動,使巖樣28的左端面與左端擴散室25的內腔連通;\n與之對稱,在測定起始階段,右柱塞51頂在巖樣28的右端面上, 使巖樣與右端擴散室40隔絕;在測定后續(xù)階段,通過右柱塞拉桿36 拉動右柱塞51向右移動,使巖樣28與右端擴散室40的內腔連通。\n在對兩個擴散室同時抽真空時,由于柱塞的保護,避免巖樣孔隙 中的飽和水被抽失掉。同時在對兩個擴散室同時充氣充壓和擴散壓力 調節(jié)平衡過程中,不會因瞬間壓力差的產(chǎn)生,而導致壓力差對巖樣微 滲透的作用,即避免壓力差對巖樣孔隙的直接作用。\n左端擴散室25和右端擴散室40的外側分別由左端蓋22和右端蓋 32封閉。左柱塞拉桿21和右柱塞拉桿36的柱面分別以滑動密封方式 穿出左、右端蓋,該滑動密封一般為密封墊或其他公知的常規(guī)密封形 式。左、右柱塞拉桿的移動由調節(jié)絲桿44帶動,同步位移。\n巖樣擴散裝置18兩端的氣體管路還可以分別有左取氣樣閥7和右 取氣樣閥8,通過左、右取氣樣閥,可以分別與氣相色譜連接;代替 取氣樣閥的也可以是其他公知的取樣裝置,如針筒取樣口等。用于測定巖樣兩端氣體濃度變化,從而計算擴散系數(shù)。\n一般情況下,巖樣擴散裝置18左端氣體管路連接有三通,該三通\n一端與阻尼閥9、電磁閥3串聯(lián)連接,再與烴氣源l連接;該三通另 一端與電磁閩5連接,再連接真空泵ll;巖樣擴散裝置18右端氣體 管路同樣連接有三通,該三通一端與阻尼閥IO、電磁閥4串聯(lián)連接, 再與氮氣源2連接;該三通另一端與電磁閥6連接,再連接真空泵11 。\n壓力泵12與加圍壓口49之間的管路上通常還有截止閥16和壓力 變送器13,或壓力表。\n巖樣擴散裝置18—般置于恒溫箱17之內,恒溫箱17主要包括溫 度變送器、電熱絲、微電機、時間繼電器,控制電路等,恒溫箱可以 是任何公知的常規(guī)形式。\n巖樣擴散裝置18還有調節(jié)套31,其作用是當巖樣的長度不同時, 可以調整間隙。\n所述的巖樣擴散裝置18還包括:左、右壓環(huán)34,左壓帽47,右 壓帽35,左端蓋螺母24,右端蓋螺母39,固定在左柱塞拉桿上的左 擋板46,固定在右柱塞拉桿上的右擋板37,套在調節(jié)絲桿44上并帶 動左擋板移動的左擋板螺母45,套在調節(jié)絲桿44上并帶動右擋板移 動的右擋板螺母38;左銅套43,右銅套42,柱塞外圓周的柱塞密封 圈29,擴散室與端蓋之間的端蓋密封圈23;左柱塞拉桿與左端蓋之間 的左密封墊48,右柱塞拉桿與右端蓋之間的右密封墊33。\n當抽真空、充氣充壓和擴散壓力調節(jié)平衡完畢,旋轉調節(jié)絲桿44, 使左柱塞拉桿21和右柱塞拉桿36同步向外平移15mm左右,從而使 兩個柱塞的端面脫離巖樣端面,使巖樣與兩個擴散室的內腔連通,兩 邊的氣體分別接觸到巖樣兩個端面。\n所述的巖樣密封套30的材質一般是低硬度的氟橡膠,也不排除使 用其他橡膠,或類似的、透氣性小且能耐壓的常規(guī)材料。\n壓力平衡裝置15是一個部件,其作用是使巖樣兩端擴散室中的殘 余壓力差盡量小,以保證實驗時的擴散完全是由濃度差產(chǎn)生的,而不 是由壓力差產(chǎn)生的。壓力平衡裝置15可以是公知的一個常規(guī)部件,例 如中國專利ZL94224552.0中的氣路裝置或其他同類部件;也可以替換為專門設計的平衡裝置;或者可以用以后出現(xiàn)的新型部件代替。壓力 平衡裝置15不是本發(fā)明的發(fā)明點所在,只要能起到平衡兩端壓力,減 小殘余壓力差的作用,都可以使用,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其他技術特征。\n各電磁閥均可以由計算機進行控制,使本裝置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 方式是公知的常規(guī)技術。\n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n由于柱塞的保護,保證擴散實驗過程中,飽和水的巖樣不失水, 巖樣不會因瞬間壓力差的產(chǎn)生而導致巖樣瞬間滲透的產(chǎn)生,可以較好 地模擬地下氣藏在漫長地質史中實際的擴散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擴 散實驗模擬地層條件的真實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使取樣和操作自 動化,測量精度高。\n附圖說明:\n圖1是一種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的系統(tǒng)示意圖。\n圖2是巖樣擴散裝置的結構圖。\n圖3是巖樣密封套的示意圖。\n圖4是現(xiàn)有技術的系統(tǒng)示意圖。\n圖5是現(xiàn)有技術的巖心夾持器系統(tǒng)結構圖。\n具體實施方式:\n以下描述僅表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為了進一步對 本發(fā)明進行說明,而并不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制。\n一種擴散系數(shù)測定儀,包括巖樣擴散裝置18、壓力平衡裝置15、 壓力泵12、真空泵ll。巖樣擴散裝置18通過兩端的氣體管路,與壓 力平衡裝置15并聯(lián)連接,并且經(jīng)阻尼閥、電磁閥分別與氮氣源和烴氣 源連接。壓力泵12通過截止閥和壓力變送器與巖樣擴散裝置18的加 圍壓口 49連通,真空泵11通過電磁閥與巖樣擴散裝置兩端的氣體管 路分別聯(lián)接。\n本裝置中氣體工作壓力最高5MPa,圍壓最高60MPa,實驗溫度 最高200。C 。巖樣擴散裝置18包括巖心室27、橡膠制的巖樣密封套30、左端\n擴散室、右端擴散室、左柱塞、右柱塞、左柱塞拉桿、右柱塞拉桿、 左端蓋、右端蓋、調節(jié)絲桿、固定架、調節(jié)套、壓環(huán)、左壓帽、右壓 帽、左端蓋螺母、右端蓋螺母、左擋板、右擋板、左擋板螺母、右擋 板螺母、左銅套、右銅套、柱塞密封圈、端蓋密封圈、左密封墊、右 密封墊。\n巖樣擴散裝置置于恒溫箱內,恒溫箱包括溫度變送器、電熱絲、 微電機、時間繼電器,控制電路。\n巖樣擴散裝置18兩端的氣體管路通過取氣樣閥與氣相色譜連接, 可以定時取氣樣送氣相色譜儀檢測。\n當抽真空、充氣充壓和擴散壓力調節(jié)平衡完畢,旋轉調節(jié)絲桿44, 使左柱塞拉桿21和右柱塞拉桿36同步向外平移15mm左右,從而使 兩個柱塞的端面脫離巖樣端面。\n本發(fā)明的巖樣擴散裝置18與現(xiàn)有技術的巖心夾持器相比,二者 結構完全不同。本發(fā)明的巖樣密封套30形狀與現(xiàn)有技術的橡膠密封套 相比,二者形狀也完全不同。\n本裝置中的各電磁閥均可以由計算機進行控制,使本裝置實現(xiàn)自 動化。
法律信息
- 2008-11-26
- 2006-07-12
- 2006-05-17
引用專利(該專利引用了哪些專利)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1
| | 暫無 |
1991-01-16
| | |
2
| |
1992-11-04
|
1991-04-16
| | |
3
| | 暫無 |
1993-10-22
| | |
4
| | 暫無 |
1994-07-30
| | |
被引用專利(該專利被哪些專利引用)
序號 | 公開(公告)號 | 公開(公告)日 | 申請日 | 專利名稱 | 申請人 | 該專利沒有被任何外部專利所引用! |